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通讯员陈雪莹
在超大城市武汉,有200多万人过着乡村田园生活。繁华都市边,是更为广阔的美丽乡村。
道路宽敞、河水清澈、村庄整洁,乡亲们生活便捷,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近四年来,武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
武汉乡村的热土上,正浇灌耕耘出幸福之花。
黄陂区王家河街胜天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摄
美丽乡村蝶变,村民过上“向往的生活”
武汉市黄陂区火塔公路蜿蜒十余公里,向两侧伸出一条条村道,串联起珠玉般的美丽村湾。
王家河街胜天村坐落其间。村湾入口处,是一个“当家塘”,秋风拂过,波光粼粼,灌溉着村里的百余亩良田。
“我们村的美景可多了,路也修得漂亮,很多城里人专门来玩。”马小青的老家在宜昌,1995年嫁来黄陂,见证了村里从泥巴路、旧砖房,到如今白墙黛瓦的楼房。
胜天村有胜天农庄和木兰玫瑰园两大景区,村民不用外出务工,收入也稳定可观。胜天农庄依山傍水,创新推出“稻田摸鱼+水果采摘+非遗竹编体验”组合玩法,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村民吃上文旅饭,仅工资收入平均每户就多了3万多元。
黄陂区王家河街玉枝村民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摄
在胜天村北面,玉枝村村民们也有自己的“致富经”。玉枝村胡兴咀对村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传统民居进行整治和改造,打造特色农机小镇,精品民宿群初具规模。
黄陂区王家河街玉枝村民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摄
62岁的村民胡正烈,干过保安和水电工,如今,他回村里当起民宿管家。胡兴咀118号,是他负责的民宿之一,这间民宿还有个文艺的名字——稻香居。推门而入,是一进小院,院子里有三层小楼。屋内有茶台、餐桌、书架,装修风格朴素,但空调、抽水马桶等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配备了厨房、棋牌室等。胡正烈说,已经有客人预订了这栋民宿,要在这里过春节。
推开门是稻田与远山,回到房间就能享受温馨和便利,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正是村民的日常生活。
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民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摄
有“颜”也有“钱”,乡亲的日子更有奔头
“富路长驱通万里,心灵永善蕴千珍”,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村民王万里在自家民宅的门口,挂了一副对联,嵌入自己的名字。
在这座民宅里,王万里开了村湾里第一家农家餐馆。随着村子建设越来越好,返乡村民越来越多。如今,村里已经有了15间“农家乐”。
“开得多,说明人气旺,大家各有特色,生意都不错。”王万里不担心竞争,一个小村湾,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量可达1万余人。村民在自家搞经营,省了房租,一户人家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
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摄
小朱湾的建设,融入了湾、家、农、田、耕、养等元素,有听雨长廊、荷塘小桥、茂林修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梁子湖畔,群益村春皮海湾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期。这里曾是只有7名留守老人的空心村湾,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年轻村民逐渐回流,村里还开了一间咖啡屋。据悉,群益村已与一家机构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在春皮海湾打造研学基地,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江夏区五里界街群益村春皮海湾村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摄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聚焦乡村建设重要样板,武汉已成功打造了33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64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未来两年还将继续打造500多个和美乡村中心村湾,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江夏区五里界街群益村春皮海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