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灵潇)近日,某服饰商行的经营者刘某专程来到硚口区人民法院,将一面锦旗送到普案团队法官唐磊的手中。锦旗上“秉公执法,倾心为民”八个大字,不仅是对法官公正办案的认可,更是对法院依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商户合法权益的肯定。
2023年至2024年,张某陆续在某服饰商行订购了总价达19万余元的服装。基于信任,双方形成了先收货后付款的滚动结算交易习惯。然而,合作后期张某经营状况不佳,有10万余元货款拖欠未付。于是,张某擅自将未售出的服装寄回商行,单方面宣称以货抵账,且对商行的后续催款不予回应。商行经营者刘某将张某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货款10万余元。
“法官,我周围的商户也有用货抵账的,即使有矛盾,也少有闹到法院的。为什么刘某要针对我?”审理中,法官发现,以货抵账引发的纠纷在辖区内并非仅此一例,该案具有一定典型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经营风气。
由于双方当事人均不愿调解,法官细致梳理送货记录、付款流水、聊天内容等材料,全面还原交易过程,确认双方未形成“未出售货物由出卖方全部回收”的交易模式,张某也未与商行就以货抵账进行约定。法官指出,张某以擅自退回货物的方式拒绝履行付款义务,既无合同依据,也缺乏法律支持,最终,依法判决张某在十日内支付剩余货款10万余元,原、被告均服判息诉。
事后,法官告诉张某:“以货抵账并非不可操作,但只有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时才能实施。你从商行订购服装,和商行建立的是买卖合同关系,擅自退回货物‘赖账’有违诚信原则。要想经营得长久,还要以‘诚’取信。”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硚口法院将继续聚焦涉企纠纷,发挥典型案件示范作用,以公正裁判营造良好经营风气,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助力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