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长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文漪
当阿里山的乡愁漫野,当江汉关的警报鸣响,一幅山河长卷,再次展开——
南京、上海、太原、南昌、杭州、长沙、广州、武汉、漯河、郑州、蚌埠、归绥、汕头、北平、台北、济南,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战区划设16个受降区,系统性接受128万侵华日军缴械投降。
湖北日报原创融媒产品《山河长卷丨80年,16座城,一条“胜利”路》,首次在新闻作品中系统梳理出16个受降区的完整历史脉络,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6个受降点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矩阵来呈现。该产品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总阅读量900万次,转发分享12万次,点赞量8万次。
铺展山河长卷
更加深情的时空底色
202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武汉沦陷87周年。
这一天,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带着血脉相连的民族记忆,江风与海风,深情抚摸这轴从受降原点到胜利之路、再到盛世图景的山河长卷。
此前一天,2025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这是历史的巧合,更是盛世的昭示”,让湖北日报2025年8月15日发布的原创融媒产品《山河长卷丨80年,16座城,一条“胜利”路》及通版报道《每座受降城市,都有一条胜利路》,有了更深情的底色、更深长的意味、更深刻的意义。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不可忘却的记忆。读者可点击产品海报,走上“胜利路”,寻访抗战胜利受降点。产品的背景音乐似有穿透万里山河的力量,贯穿整个寻访之路——从“历史原点”南京铭记完全胜利,到武汉的城市绿心藏着胜利丰碑,再到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最终在济南的图书馆里永念和平。那黑白琴键,似硝烟锻造,每一个重音,都诉说着历史之重;那城市肌理,似烈焰燃过,每一寸土地,都回响着盛世之歌。
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转化为个体可感知、可共鸣的现实记忆,是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面临的挑战。该产品将“胜利”锚定于具体的“路”上,以独特发现、深度打捞与创新表达,完成从国家历史记忆到个人身边可感的转译,实现从回望过去、观照当下到启迪未来的价值升华。
创新报道理念
呈现完整的历史矩阵
在2025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湖北日报编辑部提示,不仅要突破地域局限,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打捞历史全貌,更要找到当下的切入点,在完整的坐标系上标注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全媒报道团队选择抗战胜利受降点这一独特的历史坐标,以武汉“受降堂”作为切入点,以系统性钩沉打捞的方式,踏访祖国山河,溯源受降旧址,揭开尘封细节,叩问守护现状。
通过对历史档案的细致梳理与实地走访的交互印证,报道团队突破视野局限,系统梳理出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的完整历史脉络,具有开创性价值。这是对历史图景的系统性再现,更是报道理念的创新,展现了伟大胜利的历史广度与深度,并且确立了产品的核心立意:以空间为经、时间为纬,将国家叙事转化为可触可感的集体记忆,使作品展现出独特价值。
构建叙事支点
发现共同的现实坐标
在两个多月的实地走访中,一个富有深意的现象逐渐显现:几乎每座见证过受降历史的城市,都拥有一条或几条名为“胜利”的道路。
报道团队将“胜利路”这一共同符号,作为连接80年前后两个时空的桥梁。遍布全国各地的“胜利路”,将历史转化为可触摸、可定位、可行走的现实坐标,实现从历史到现实的自然过渡,为报道提供了独特的叙事支点。
“胜利路”既是当年的胜利在地理空间上的深刻铭刻,也是今日城市中鲜活的现实场景。80年前,中华民族在这里迎来了反抗外侮的伟大胜利;80年后,在同样的土地上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这种延续性,体现了历史传承,象征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我们从胜利走来,正在走向新的胜利。
这一发现,使国家叙事落地于寻常巷陌,将厚重历史记忆融入当代生活场景,为公众理解历史搭建起一座平易近人、意蕴深长的桥梁。
追寻血脉传承
实现记忆的代际传递
为赋予历史叙事以血肉,报道团队以调查的严谨、人文的温情,找寻散落的历史痕迹,着力追寻历史亲历者与血脉传承者。
最具代表性的,是对第六战区受降主官孙蔚如将军之子孙存京先生的寻访。一本寄往受降堂的书籍,留下了蛛丝马迹,团队几经周折,邀请到时年75岁的孙存京先生重返武汉受降堂。孙存京先生在父亲蜡像前肃穆凝视,捐赠父亲抗战诗稿,与孙子孙和直共同驻足等深情举动,都构成历史在当下的鲜活回响,实现记忆的代际传递。
团队还记录下漯河受降路旁亲历者的口述,还原了故宫太和殿前十万民众欢呼的历史场景,见证了杭州“受降村”的保留……所有口述与考证,都经由历史文献专家等权威渠道反复求证。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与对史实的敬畏,为作品增添人性光辉与真实重量。
用户参与互动
点亮盛世的繁华景象
八十载光阴,万里山河,主创团队将海量素材与深刻洞察,融入一幅手绘的16座城市长卷。湖北日报客户端发布《寻访抗战胜利受降点》,以该产品为主视觉设计,把每个受降点的采访故事串珠成链。
动画、人工智能、交互设计等,让长卷“活”起来。亲历者后人的配音、历史音效的融入、历史画面的复现,强化了作品的沉浸感与感染力,构建了情感丰沛、层次丰富的记忆场域。
“点亮胜利路”,原本以历史色调呈现的一条条“胜利路”被逐一照亮,呈现出当代城市的繁华景象,这一刻,用户亲手完成了从黑白历史到多彩盛世的视觉转换与情感连接。这一交互设计,将作品立意推向新高度。用户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见证者和参与者。亲自点亮的过程,将“胜利之路引领盛世前程”的核心主题,转化为深度共情后的内在感悟,将历史荣光与新时代的奋斗紧密相连。
历史从未尘封于档案,它鲜活地存在于每座城市的肌理中。从南京到武汉,从北平到台北,湖北日报原创融媒产品《山河长卷丨80年,16座城,一条“胜利”路》,将厚重历史转译为生动故事,将民族精神转译为身边符号,将新闻报道转译为艺术体验,让历史在当代产生深沉而有力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