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5时10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官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五峰逝世,享年88岁。
38.83元,是他的全部存款;49年,是他把大半生光阴镌刻在牛庄乡深山里的长度。数字无言,却如一把标尺,丈量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的厚度;更似一本厚重的“账目”,清晰记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坚守。“人生账”的真正价值,从不在银行账户的余额里,而在于价值的抉择。把时间与精力投向何处,生命的刻度便深深烙印在何处。
若罗官章的这本“人生账”有一个主题,那一定是“为人民服务”。于罗官章而言,这五个字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浸润在山间的每一滴汗水、扎根田垄的每一株作物、映在农户脸上的每一张笑脸里。在扎根深山的49载岁月中,他用默默坚守与无私付出,让“为人民服务”变得可触可感、可亲可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不过是“把屁股坐在老百姓这边”,以真心换民心,用自己的“奋斗指数”,实实在在兑换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罗官章的“遗产”清单格外质朴:38.83元存款,数枚奖章,还有那片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天麻地。今年,他还亲手交上了人生最后一笔党费,金额是饱含深情的520元。这些“遗产”共同回答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命题:人这一生,究竟该为世界留下些什么?
罗官章的世界很小,小到大半辈子都在牛庄乡的山坳里打转;他的世界又很大,大到每一位牛庄群众的喜怒哀乐,都装在他的心里。他的人生轨迹似乎始终绕着牛庄:他生于牛庄,在此担任13年乡党委书记,即便后来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仍坚持对口帮扶牛庄,退休第二天更是立刻重返这片大山。牢牢“拴”住他的,或许有剪不断的乡情乡愁,但更多的是“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的朴素心愿。他常说自己是“一粒撒进大山的种子”,“既然落了地,就该帮老百姓谋条出路”。他真的做到了:如今的牛庄乡,培育出烟叶、中药材、高山蔬菜三大支柱产业,村民人均收入已突破1.6万元。
罗官章的“遗产”在物质层面或许微不足道,在精神层面却光芒万丈。他留下的,是“择一事终一生”的笃定坚守,是“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物质财富终会消散,但他种下的产业、传递的精神、践行的奉献,早已成为牛庄乡代代相传的“传家宝”。从这个意义上看,人该为世界留下的,是一种能持续传递的“温度”——只要这“温度”还在,罗官章的“人生账”、牛庄群众心中的“民心账”,就会不断书写新的篇章、增添新的分量。
对共产党员而言,“人生账”的算法从不是算自己“得到多少”,而是算群众“得到多少”;不是算自己“拥有什么”,只算奉献和奋斗能够“照亮多少人”。用毕生奉献换群众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共产党人平凡却伟大的“人生账”。从焦裕禄到黄文秀,从张桂梅到罗官章,一代代共产党人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初心写进山川大地。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个体,更是值得仰望的精神坐标。当我们困惑于“人生该如何计算”时,不妨翻开罗官章的这本“人生账”,把心放在民生上,把力用在实处上,把情系在百姓上。这样的“人生账”,才是最有分量、最有温度、最有境界的“大账”。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迪(贵州广播电视台)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