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智涌荆楚 赋新未来 湖北人工智能向新而行】从“走起来”到“用得上” “荆楚家族”智启未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徐春华

11月3日,在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兴炜和工程师们围着荆楚人形机器人进行灵巧手调试,这款由企业自研的灵巧手将于近期发布,用意明确:更好地和整机兼容适配,提速交付周期,为人形机器人的规模量产做准备。

今年2月,“荆楚”人形机器人亮相湖北省“新春第一会”,作为我省首款下肢采用行星滚柱丝杠驱动的人形机器人,经过科研人员七个月的科研攻关,“荆楚”从0到1成功“走起来”。它能“走得好”吗,产业“用得上”吗?如今,“荆楚”交出了一份可信的答卷:从“一个人”衍生出“一家人”,已成功入驻汽车、文旅、教育等行业,订单纷至沓来。

荆楚家族“走”到行业里

“荆楚家族”包含4款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机器人——

“荆楚1号”集成语音交互、自主导航及大语言模型功能,支持复杂语义理解与实时路径规划,适用于教育科研场景的智能教学辅助;

“荆楚2号”是工业智造的执行先锋,可执行搬运、装配、检测等高精度操作任务;

“荆楚精灵”支持自主导航、精准引领、人脸识别及多轮对话功能,适用于酒店迎宾、商场导览、展馆导购等商业服务场景;

“荆楚小楚”小巧可爱,身高约120cm,体重约30kg,擅长在复杂家庭环境中实现安全人机共处,是家庭安全陪伴终端。

四款人形机器人,面向四大应用场景,不到一年就“开枝散叶”,从起步开发到产业应用,“荆楚”科研转化为何能这么快?

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突破工程项目总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陶波表示,“荆楚家族”的迅速成长得益于湖北的政策支持、良好的产业支撑以及科研人员的创新拼搏。

“省内上游零部件生产企业较为完备,我们需要的行星滚柱丝杠、触觉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都能找到较为合适的生产厂家,在应用端,又有汽车、光电子、文旅、大健康等市场来承接机器人的需求。”陶波介绍,以汽车产业为例,20世纪汽车产业和工业机器人互相成就,铸就了彼此的辉煌,同理,汽车产业也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助力,湖北是汽车工业重镇,2024年全省汽车产业营收规模突破万亿元,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舞台。

应用有市场,产品就更要为需求而生。“荆楚家族”中四款机器人在设计上各有特点。

“荆楚1号”和“荆楚2号”采用双足行走,采用行星滚柱丝杠驱动,在科研或工业场景使用,静态续航8小时,动态续航达到4至5小时,根据目标指令自适应场景,双足行走可适应较为复杂的行径线路。“荆楚精灵”和“荆楚小楚”应用环境和人类交互多,采用轮式行走,平地移动更快捷、安全。

“荆楚小楚”的小巧身形更是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赵兴炜介绍,作为用于家庭陪伴的机器人,若体型和成年人一般高,采用双足站立,视觉上带来压迫感,双足走动时声响明显,也不利于老人、孩童使用安全,因此,“荆楚小楚”身高和体重都进行了缩减,并提升整体安全性能。

引智入鄂 智启未来

截至今年6月,湖北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已有荆楚、格蓝若、手智创新、光谷华汇、睿动、光谷东智6家,核心零部件企业超80家,关联性企业近千家,已实现人形机器人31个关键零部件全覆盖,全产业链覆盖率85%;13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整机产业链。

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厚积薄发,吸引不少海外、省外人才返鄂就业。他们毕业多年,技术傍身,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经验颇丰,曾苦于家乡缺乏相关产业承接,只得在外漂泊。如今,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日趋完善,一抹浓浓的乡情将他们牵引回来。

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4月,已引进了十余位海外、省外人才,在技术人员中占比三分之一。

算法工程师许工2年前从海外回国,在无人船和手术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控制算法方面经验丰富,这两类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在运动稳定性、精准控制等技术核心相通,能较为顺畅地适配并应用到人形机器人产业中。

“我家就在湖北,这是一份天然的亲近感,希望能离家人近一些。”许工说,湖北拥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汇聚了大量的顶尖人才,如果充分依托科教优势,深化“产学研”结合,他相信湖北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工程师大陈曾在深圳人工智能行业头部企业工作,回到湖北一方面是源于对家乡的眷念,另一方面是看到湖北在具身智能这一未来赛道上全力布局。“这种发展的决心和勇气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大陈说,湖北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聚集了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交通枢纽地位优势明显,相信这里能快速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

在荆楚赛博工厂,一幅描绘未来美妙的墙绘徐徐展开——机器人手持平板电脑,根据指令自行规划动作,完成焊接、喷漆、组装等工序,将人类从繁重、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人形机器人必然属于未来,不仅仅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也将走进生活,是人类的情感陪伴。”赵兴炜介绍,公司后续将推动“荆楚家族”的四款机器人落地不同的应用场景,往产业链的下游沉淀,采集新数据、适应新环境、服务新需求,在产业中实实在在落地。

“荆楚家族”。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供图

大咖谈:

要“用起来” 还要“用得好”

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突破工程项目总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陶波:

湖北人形机器人起步虽然并不是最早的,但政府重视程度非常高。

2024年3月,《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发布,首次将人形机器人产业提升至省级战略高度。不久,武汉市出台《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将人形机器人列为13个未来产业之首,强调要发挥长期积累的科教人才资源、制造业基础、应用场景等优势,全力抢占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制高点。

眼下,具身智能产业热度高,作为未来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产业链的配合、资金的投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以荆楚人形机器人为例,采用行星滚柱丝杠驱动,天然具有长续航优势,但对机器人自适应运动控制的要求也提高了,国内没有成熟的技术参考,高可靠低成本的核心零部件研发难。此外,在应用场景广阔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有必要进一步深耕细分市场。以文旅为例,景区、博物馆缺乏专业的讲解、导览人员,人形机器人在这一市场就有较为广阔的前景,但同时这一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更高。在细分场景之后,产品也需要不断地迭代,以适应场景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这些挑战都需要打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夯实科研能力来解决。人形机器人已经站起来、走起来,关键是要用起来,还要用得好,在产业化的路程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智涌荆楚 赋新未来 湖北人工智能向新而行】从“走起来”到“用得上” “荆楚家族”智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