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襄阳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速 “五个高地”建设实现质效双升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陈洋波 通讯员 李群伟 贾星星)11月4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坚持“高”和“新”的发展定位,持续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构建了以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的“1+2+N”现代化产业体系,“五个高地”建设在质量与效益上实现双提升。

产业布局优化,集群发展取得新突破。过去五年,高新区工业基础更加坚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该区以占襄阳市1%的土地和17%的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市36%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汽车产业呈现“新能源与传统汽车并进、乘用车与商用车协同、整车与核心零部件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2024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6%;新能源整车产量达7.94万辆,占全区整车产量的三分之一。依托国家车联网先导区,高新区推动33.4公里智能网联公开测试道路投入运营,智慧环卫车、末端无人配送车等商业化应用场景加快落地。

装备制造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等领域快速发展,其中航空装备制造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壮大,聚焦低压锂电池、光伏、新型材料等重点领域。数字经济加速发展,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营业收入占比已超过10%。此外,高新区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培育了航空工业航宇、达安中心等一批低空经济产业链重点企业。

重大项目牵引,产业根基持续夯实。高新区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实施“两资三能”工程,累计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4个,总投资达1413亿元,其中149个项目已竣工。比亚迪产业园、东风新能源乘用车、东风股份轻型商用车、骆驼低碳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引领性项目建成投产,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投资22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和投资106亿元的东风猛士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也已正式开工,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升级动力充沛。高新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构建创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20年的281家增长至2024年的818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上市公司3家。

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搭建科创平台,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67家,航天四院42所、航空工业航宇新获批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能显著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跨越式增长,累计达318.32亿元,年均增速超过40%。

要素协同赋能,产业生态持续优化。高新区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期间,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全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03件,同比增长30.16%,位居全市前列;2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要素保障方面,高新区积极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约1.2万亩,盘活闲置土地50宗约4500亩。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累计为企业办理留抵退税32亿元,兑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近49亿元。通过实施“车城英才计划”,入选省级及以上重点人才计划8名,全区人才总量已达7万余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襄阳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速 “五个高地”建设实现质效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