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系统重塑 全域赋能谱写五百年汉正街磅礴新篇

汉正街航拍。

新安九如改造提升方案国际征集专家评审会。

硚口区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于龙王庙汇入长江壮阔波涛,江汉朝宗的盛景在此定格,汉口之根自此深植两江沃土。

一颗承载商贸基因的“城市之心”随之跳动,激荡出长江商业文明的雄浑回响——五百载风雨淬炼,这股力量非但未减,更在时代浪潮中愈发强劲,见证“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明清盛景,铸就“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的改革传奇。

时光奔涌至2025年,汉正街已然蝶变为中部服饰产业的龙头标杆;15家专业市场构筑起110万方商贸矩阵,1.2万市场主体在此扎根生长,女装裤裙以30%的全国份额引领潮流,时尚男装凭40%的市场占比定义风格,昔日老街跃升为辐射全国的服饰产销高地。

殷殷嘱托催奋进,宏图大展正当时。硚口区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跟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以《汉正街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蓝图,锚定“汉口之根、武汉之心、世界之窗”总体定位,擎起商贸服务与文化旅游“双T”发展战略大旗,将汉正街打造成为汉派服装创新高地、武汉内外贸一体化基地和中部地区文商旅融合目的地。

一系列举措,恰似一组轰鸣向前的时代引擎,为百年汉正街注入澎湃新生动力。

如今的汉正街,创新活力生生不息;原创设计工作室里,灵感碰撞点亮时尚新思:各大市场店铺中,业态焕新彰显高端质感:现代楼宇内,直播电商数据屡破纪录,跨境订单联通全球:武汉国际时装周的聚光灯下,500余位设计师挥洒创意,1000余家产业链企业共话发展,2万余名国内外采购商寻觅商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在此迸发。

在新的历史起点,这条承载五百年商脉的老街,正以“敢为人先”的奋进之姿砥砺前行,在守正创新中再启壮阔新程,驶向全球商贸的星辰大海!

城市转型:

用有机更新焕活百年老街

周五的夜晚,多福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见证了汉正街百年变迁的保寿桥静卧其间,一头连着现代气派的时尚楼宇,一头通向斑驳的新安九如片区老街巷。

玉带河畔,十里长街,商厦林立,门庭若市……新安九如片区的长街短巷,曾构建了汉正街独有的街巷商业特色。如今却随着市场模式的变化,逐渐没落,成为城市洼地。

一场“留根铸魂”的有机更新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6月12日,新安九如片区向全球征集改造方案。

6月27日,汉正街市场区域有机更新研讨会召开,聘任国内知名规划专家吴志强为专家顾问团总顾问。

8月28日,汉正街长江商业文明陈列馆正式开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与实物史料,将数百年来汉正街的商业史诗娓娓道来。

9月1日,汉正街新安九如片城市更新经专家评审会,初步确定了更新方案,融合4家设计团队之所长。

“街巷肌理里藏着长江商业文明的基因,绝不能大拆大建。” 汉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更新的核心是找出汉正街的“根”,既要修缮历史文化建筑,也要通过功能升级让老街“活”起来。

接下来,硚口区将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聚焦“五改”任务,推动“四好”建设,强化“六带”联动,探索“五创”协同,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规划引领、运营前置、保护先行”为原则,完成大夹街、长堤街等外部道路升级;以“种蘑菇”式精细化修缮,重点保护红十字会旧址、药王庙、汉剧大师陈伯华故居等历史建筑与文化遗址,目前大夹街升级工程已率先启动。

改造后的新安九如片区,将在保留历史肌理、展现商脉文化的同时,为产业升级腾挪出适配现代商贸需求的空间载体:通过聚集一批品牌商品和优秀原创服装设计师,引进全国最先进的辅料技术,打造集设计、辅料、样衣制造等一体的服饰前端链条;通过串联历史风貌与消费场景,推进文商旅融合,让这里成为武汉最具时尚感、最具文化多元性的特色街区。

将视角拉高,汉正街的更新蓝图早已全域铺展:推动汉正阳台、多福路跨江步行桥建设,构建功能型产业社区生态;在中山大道、多福路沿线,打造以规模市场为核心的时尚创意街区;在汉正街沿线,培育以购物旅游、体验消费为重点的国家级商业特色街区。通过城市转型,让“烟火气”与“国际范”融为一体。

破局原创:

青春力量激活品牌创新

如火如荼的城市转型,正强劲驱动着汉正街的产业升级,一场围绕设计化、品牌化、电商化、跨境化的变革也已全面展开。

8月28日,2025汉正街·武汉国际时装周开幕式,星光璀璨。

首次将时装周冠以“国际”二字、首次牵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首次举行全国知名设计大师开幕大秀、首次举办武汉新汉派服装设计大赛、首次发布汉正街市场十大品牌……多个“首次”刷新汉派服装的行业高度,推动“汉派制造”向“汉派品牌”全球化跃升。

T台之上,原创设计的光芒尤为耀眼。新汉派服装设计大赛中,三分之一参赛者来自汉正街。汉派服饰企业 “豪齐威” 的作品《楼鹤寻》凭借黄鹤楼建筑线条解构设计与苎麻面料的空间质感,斩获网络人气奖。

“公司设有原创开发部门,工厂年产能达百万件。”主设计师助理占琦介绍,他们计划将相同面料和设计理念,融入到明年的春夏新品中,推向市场。

同质化、附加值低,是传统服饰批发市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硚口区紧扣“原创设计+品牌驱动”破局。

产教联动,与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江汉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培育吸纳专业人才等全面开展合作。深化与江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院等设计类高校的产教融合,推动院校设计成果落地转化。

精准施策,制定《硚口区支持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动原创设计品牌集聚。

夯实载体,通过汉派原创设计大赛与专项政策吸引新锐设计师;提升打造设计师创意工坊,积极引进服装面辅料检测中心、知衣科技、POP服装趋势等链创机构,形成“原创设计—柔性智造—全渠道营销”产业闭环。

品牌拓疆,组团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广交会等知名展会,并去圣保罗、迪拜学习,出海寻找新机遇;持续办好国际时装周、服装服饰博览会,设立全球汉派品牌首发中心,让汉派设计走向更广阔舞台。

政策护航下,汉正街原创生态加速成型。“OK兄弟”“浪力奇”“浩宇” 等原创品牌崭露头角,武汉暴风衣族旗下“TIDE MAX”“BF暴风衣族”年销量达30万件,创下单品爆款3万件纪录。

如今,这里集聚的服装设计师超700名,“90后”“00后”汉二代、三代成为创新主力,他们以直播电商解读设计理念、用品牌化运营提升附加值,为古老商街注入青春活力。

多福路两侧,各大市场也迎来一轮轮场景化升级,为业态革新提供物理支撑。

品牌广场改造8-9层,将小店整合为多品类集合店,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金正茂将负一楼升级为“辅料供应基地”,打通设计、辅料、生产的产业链堵点;云尚A馆全面提档,商户注重“服饰调性与空间美学同频”,让潮流从衣料延伸至空间细节。

昔日拥挤的批发档口,正被现代化的高端商务楼宇、时尚秀场、设计工作室所替代。地下管廊、智慧交通、生态景观也在同步提升,一个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的都市核心区已然成型。

数智赋能:

跨境化开辟全球新赛道

百年前,千帆竞发;数字时代里,商通全球。

时代变迁,“黄金航道”的地理优势已然不在,但无论时针如何转动,“敢突破、善创新” 的底色,让汉正街始终立于潮头。

曾经档口的叫卖声,如今化作直播间里的带货声。从国内直播到跨境电商,从“买全国、卖全国” 到“买全球、卖全球”,跨境化全面发力,让汉正街的商业脉搏在数字时代愈发强劲。

在云尚二楼,33岁的马宝莉用200多款中东长袍打开海外市场,通过“希音”平台月销万件,订单甚至走进中东王室;帝沃斯科技深耕跨境直播,从文具玩具拓展至服饰,积累全球粉丝超50万人,稳居美国同类目直播TOP100。

这样的故事,正是汉正街电商化转型的生动切片:硚口区依托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培育汉派服饰特色直播IP,打造“汉派服装”直播品牌矩阵。同时联合MCN机构开展常态化赋能,健全直播产业生态,组织直播电商培训,举办网红直播大赛,常态化开展资源对接会,做大做强直播电商集聚区。

跨境贸易领域的布局同样纵深推进。硚口区与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商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与产教融合基地,通过举办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培育专业人才;加快建设武汉市跨境电商资源服务中心,整合TikTok、TEMU、希音等全球平台资源,同步搭建名品展厅与跨境直播中心,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落地;积极谋划区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政策,为商户打通“出海”全链路。

服装供应链服务平台也在持续打造中。今年上半年,硚口区联合长江国贸成立长江云裳供应链公司,搭建“云裳链”湖北服装AI产业互联网平台,商户不用再单独对接工厂、物流,在平台上就能完成从设计到销售的全流程。

典型案例

让五百年商脉精神

在更大空间流淌

“这几天太忙了,趁着天气不错,赶着补货。”10月27日,汉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廖飞,晒出他与一位商户的聊天记录。“对于汉正街的商户而言,忙碌意味着生意兴旺,是他们最佳的状态。”

正值秋冬换季,无数货物从这里打包发出,通向四海。至2027年,汉正街营收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自汉口镇形成,汉正街饱受洪水、大火、战争摧残,数次化为废墟,却总能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蓬勃之姿,在历史长卷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古时漕粮、淮盐的转运要地,到汉口开埠后万里茶道的长江起点;从改革开放初期小商品市场的“天下第一街”,到新世纪转型服饰批发再度领跑。根植着商贸基因的汉正街,始终循着历史机遇与挑战动态调整,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坐标。

汉正街的历程印证着“变与不变”的哲学:变的是与时俱进的产业形态,而深植于汉正街人血脉的“闯码头”的开拓精神、“趟筏子”的奋斗精神与“挑扁担”的创业精神,从未变过。

沿着汉江,“汉正街精神”深刻影响着硚口。

2公里外,同济医院与深圳微灵医疗科技公司合作,在国内首次创新性地应用“256通道柔性皮层电极脑机接口短期植入”技术,为复杂神经外科手术“功能保护”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5公里外,越秀财富中心,“臣博视”开发出“双目全彩光波导一体式AI+AR智能眼镜”,制定行业新标杆。

10公里外,汉江湾畔,中国首位洋厂长威尔纳·格里希曾奋斗过的老厂房里,星火众达1000P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无声奔流;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武汉)创新中心内,参观嘉宾与格里希的数字人相谈甚欢。

从百年商街到科创高地,敢闯敢试的商脉精神在更大空间流淌。

未来,硚口区将向新而行、向质图强,书写一座老工业城区、一条百年商街的现代化转型样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续写“货到汉口活”的全新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系统重塑 全域赋能谱写五百年汉正街磅礴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