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湖北省网络文明宣传月|“民生小案”为网络文明注入司法温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谭景天)“早退1分钟不算严重违纪”“微信办公也算加班”“挂名法人不应承担莫名债”……这些来自湖北省高院“民生小案就是幸福要事”专栏的案例,精准回应群众关切,让法治温度直达人心。当下,2025年湖北省网络文明宣传月活动正火热推进,“民生小案就是幸福要事”以接地气的法治传播破解民生难题、普及法律知识,将司法实践与网络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既为群众提供实用的法律服务,也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法治力量。

靶向发力 精准普法对味入心

“民生小案就是幸福要事”专栏立足群众需求创新普法路径,让法治宣传既守专业底色,又接民生地气,契合网络传播特点。在案例选择上精准锚定民生痛点,精选劳动报酬、婚姻家庭、消费者权益等民生关切领域的典型案例,既涵盖土地承包纠纷、彩礼返还争议等传统民生议题,也囊括外卖骑手工伤认定、无人机农业作业损失、微短剧版权争议、宠物寄养纠纷等新业态、新场景下的新型纠纷,与时俱进地回应社会热点,避免冷门陈旧案例和复杂法条堆砌。在解读方式上坚持一案一析,以“基本案情+法院审理+法官说法”的清晰结构,用通俗语言拆解法律条文,同步融入“法官提醒”等实用指引,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在呈现形式上注重形式融合与互动,通过图文解读、法官点评、争议焦点梳理等形式增强内容可读性,部分案例还联动涉案法院、工会、人社等部门补充细节,既体现“多元解纷”实践,又让普法兼具专业性与故事性,让法治内容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引发共鸣。

专栏聚力 奏响法治传播强音

自2024年12月7日推出以来,“民生小案就是幸福要事”专栏始终以小案为切口,坚守“小案不小办”的核心理念,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通过鲜活案例、通俗解读让法治知识走进群众生活。截至2025年11月5日,专栏已发布推文67篇,公众号阅读量突破10万次,多篇案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转载,部分案例全网传播量破亿,奏响“小专栏、大影响”的法治传播强音。通过案例指引,群众法治意识显著提升,对民生纠纷的法律解决路径更加清晰,“预付式消费经营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相关证据,可按消费者主张认定争议事实”等实用知识点广泛传播,间接推动同类纠纷通过法律途径理性解决。同时,案例中展现的“支持隐形加班认定加班费”“彩礼退还兼顾妇女权益保护”等实践,让群众直观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效率,深化对司法工作的理解与认同,为网络空间营造了崇法向善的文明氛围。

以法为媒 法治护航网络文明

作为新媒体普法与网络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民生小案就是幸福要事”专栏的成功探索,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靶向锚定民生需求是普法的核心密钥,民生小事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聚焦此类场景的案例普法,摒弃抽象法条的生硬感与说教感,用群众身边事解读法律,既更易触动人心,也契合网络传播的共情逻辑,让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日常生活。新媒体为普法与网络文明搭建了高效桥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即时性、互动性与社交传播属性,让司法案例突破时空限制快速触达群众,成功将传统司法资源转化为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推动法治文明在网络空间高效流转、广泛覆盖。司法与普法同频共振是关键效能所在,将审判实践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既通过典型案例规范司法行为、统一裁判尺度,又以司法公开提升普法精准度,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类”的治理效能。

“民生小案就是幸福要事”专栏以持续深耕的新媒体普法实践,让每一起民生小案的法治解读都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凝聚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强大正能量,让法治之光照亮网络空间、护航民生幸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湖北省网络文明宣传月|“民生小案”为网络文明注入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