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华农团队研究成果登上《细胞》期刊 万亩高蛋白玉米获丰收

武汉高产高蛋白玉米实现丰收。 (湖北日报通讯员 晏华华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然 通讯员 晏华华

10月31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高产高蛋白玉米研究与推广实现多项突破:关键基因研究成果登上国际知名期刊《细胞》,研究成果发表当天就落地转化;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跨学院、跨学科协同攻关;武汉万亩示范基地喜获丰收,全产业链闭环模式初步建成……

“去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考察,与我们亲切握手,还鼓励我们加快创新步伐。”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说。一年来,该校整合各学科优势,聚集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计算机科学、遥感科学、生物信息等学科力量,联合企业推动“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培育取得新突破。

严建兵介绍,传统的饲料粮是把玉米作为能量源,豆粕作为蛋白源。每年全国进口大豆约1亿吨,大部分是给畜禽当“蛋白饲料”。如果玉米蛋白含量得到提高,就能既当“能量源”,又做“蛋白罐”,实现一物两用。经测算,若全国玉米蛋白含量提升1个百分点,可少进口700万到800万吨大豆。

2024年11月12日,严建兵团队在《细胞》发表论文,发现调控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关键基因。利用这一关键基因改良和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在玉米籽粒完全成熟时可以实现快速脱水,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同时降低籽粒破损率,1亩地最高可以节约成本150元。成果发表当天即签约转化,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落地。

一年来,高产高蛋白玉米的种子,从实验室撒入田间,历经春季干旱、夏季高温等考验。今年8月5日,在武汉经开区邓南街道捞子湖村,伴随着玉米籽粒收获机的轰鸣声,高蛋白玉米迎来丰收。专家采样测定,此次收获的玉米籽粒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0.8%,较市面上主栽玉米品种蛋白质平均含量高2个百分点,同时还能实现增产10%。这批高蛋白玉米被养殖企业溢价30至60元/吨收购,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为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相关科研单位、种植基地和养殖企业,打通高蛋白玉米“种质创制、品种研发与标准制定—高蛋白玉米专种、专收、专用—高蛋白玉米饲料降本与养殖增效”全产业链闭环,农户、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均能在这种模式中获益。

今年,武汉市首创高蛋白玉米种植补贴政策,全市高蛋白玉米全产业链展示示范面积达10455亩。

严建兵表示,高产高蛋白玉米推广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赋能产业提档增值、造福全产业链主体等多重潜力,开辟了一条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华农团队研究成果登上《细胞》期刊 万亩高蛋白玉米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