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信义古城的文明蝶变

5月23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了当阳市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村民陈廷海,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当阳何以收获“全国文明城市”的名片?许多人或许不了解当阳,但一定知道“当阳桥头一声吼”的张飞,知道“中国四大古刹”之一的玉泉寺。当阳市位于荆山山脉之南,取山南为阳之意命名,坐拥长坂坡、关陵庙、当阳桥等诸多三国名胜,楚文化与三国文化在此交织,共同铺就了当阳人热情淳朴、不拘小节、信义为先的文化底色。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当阳人,笔者很荣幸见证了家乡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看到各项新规从“上热下冷”到全民热情参与;我看到文明创建的热度最终沉淀为民生的温度——我看到我的家乡当阳,古城在文明里“破茧”,迎来新生!

早在2024年7月“中国义城”城市品牌推广周的发布会上,当阳就提出要围绕武圣关公这一世界级IP,全面推进文旅建设,开发《青龙偃月》音乐剧等系列品牌产品,让当阳这座古城的信义文脉重焕生机。使“长坂雄风·信义当阳”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能激发当阳人骨子里信义血脉的时间密码,在未来的发展中,用信义精神妆点现代文明之城。

城市发生改变的背后,离不开“一张蓝图”的科学规划。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当阳不断深入构建更多模式,探索更多经验;在流域综合治理上,当阳锚定“三山两水、一环多点”生态格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当阳抓住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机遇,通过“新城崛起”“老城更新”两手发力,推动新城、老城联动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当路面拓宽、视野开阔,当断壁残垣消失、崭新基建涌现,感受到当阳翻天覆地变化的当阳人,正激情地行动着。

城市发生改变的背后,离不开全体当阳人的共同努力。曾几何时,“创城”二字还是当阳人不屑一顾的埋怨。不理解、不赞成、不支持的声音充斥大街小巷:“我这个杂物堆在这里好多年哒,凭什么现在就必须要收进去啦?”“又没得车过,能过去不就行了,怎么就非要走斑马线了?”在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进行劝导时,得到的却是各种充满质疑的反问。但是慢慢地,当路边的烟头逐渐消失,当杂乱的街道变得整洁,当车辆的通行变得有序——曾经质疑的声音逐渐消弭,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自愿穿上红马甲的身影,是主动礼让行人的车辆,是主动弯腰捡起白色垃圾的当阳人。

看到城市向文明“破茧”,我便随之“蝶变”——这就是守信重义的当阳人向家乡作出的承诺。纵观当阳文化,“信义”二字贯穿古今。古有武圣关公长眠于此,桃园结义、单刀赴会、半月问安等信义故事家喻户晓;今有“信义老农”陈廷海悉心保存210张欠条,风雨践诺19载,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信义”二字一直以来都是当阳的文化根脉,这棵由无数当阳人托举而成的大树,在时间的缝隙中结出无数经典的果实,于古今长河中熠熠生辉。

今天,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全体当阳人的文明“长跑”终于迎来了最耀眼的曙光。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勤劳朴实的当阳人民将肩挑这一奖项带来的荣誉,并以此为鞭策,为建设“宜荆荆”都市圈绿心城市持续贡献当阳力量。当然,我们始终记得,文明的长跑永无终点,真正的荣耀也不在奖杯闪耀的刹那,而是在每个志愿者充满温暖的笑容里,在每一位归乡游子正在奔跑的整洁街道上!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鑫璇(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

责编:丁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信义古城的文明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