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是文旅产业的无形资产,更是城市形象的生动名片。一座城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往往以优质服务为内核,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近日,《武汉市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正式发布,这份规划武汉文旅未来的重要方案中,“提升城市服务质效” 被列为六大核心行动之一。这一举措,无疑是推动武汉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和增强武汉城市全球吸引力的关键保障。
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便捷、高效、人性化的公共服务支撑。武汉作为超大城市,需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交通、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网络。例如,优化机场、高铁站与景区间的接驳服务,推动“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在热门景区、商圈增设多语种标识和智能导览系统,消除语言障碍;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为游客安全保驾护航。此外,数字化服务同样不可或缺。通过“一码通城”“智慧文旅平台”等创新手段,整合预约、导览、支付等功能,让游客“一机在手,畅游无忧”。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游客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只有将城市打造成一个开放、友好、便利的“大景区”,才能让更多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在旅游资源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的今天,服务品质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武汉拥有黄鹤楼、东湖、长江大桥等众多优质资源,如何让这些“硬资源”通过“软服务”焕发新光彩,是文旅从业者必须思考的命题。一方面,需推动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并重。从酒店接待到景区讲解,从餐饮服务到文创销售,建立统一的高标准服务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客群提供定制化体验,如亲子游学、文化研学等特色产品。另一方面,需注重文化赋能服务。武汉的历史底蕴与市井烟火是其独特魅力,可培训从业人员将荆楚文化、红色故事融入服务细节,让游客在“一碗热干面”“一场汉秀表演”中感受城市灵魂。唯有以匠心打磨服务,才能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网红”变“长红”。
游客对一座城市的印象,往往源于细微处的文明体验。武汉作为“英雄城市”,既要有大气磅礴的江湖气概,也要有温暖细腻的人文关怀。首先,需倡导全民共建共享的服务理念。通过开展“微笑武汉”“礼遇游客”等公益活动,引导市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文旅服务,形成“人人都是导游、处处都是风景”的氛围。其次,需加强文明旅游引导。在景区设置文明提示牌,推广“无痕旅游”理念,对乱刻乱画、噪音扰民等不文明行为加强管理,营造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更重要的是,需以文化涵养文明。深入挖掘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将其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厚度。当文明成为习惯,服务便有了更持久的力量。
当前,文旅产业已从“资源驱动”转向“服务驱动”,谁的服务更优,谁就能赢得未来。武汉有底蕴、有底气,更需以“绣花功夫”打磨服务细节,以“创新思维”突破服务边界,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诗与远方”。当“武汉服务” 与 “武汉风景” 交相辉映、同样令人流连忘返时,这座城市的文旅篇章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奎国秀(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发改局)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