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打破“小”的局限,干出“大”的事业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气象。万千躬身耕耘的基层干部,是新时代英雄城市大城气象的基底。干部,干字当头。一个“干”字,重若千钧,它既是身份的定义,更是行动的号令。在武汉这片热土上,“小干部干大事业”的豪气正在升腾。为什么而干、如何去干、怎么才能干好,是我们每名干部必须深入钻研的时代课题,也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一句台词:“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是要做到”。“想要”“做到”“得到”,恰如三级台阶,勾勒出干部成长的必然路径,也深刻诠释了“小干部”如何成就“大事业”的实践逻辑。

“想要”,是梦想的起点,是行动的先声。它源于内心那份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志气,展现着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朝气。对一名干部而言,“想要”意味着主动告别躺平心态、摒弃佛系思维,将对自我成长的迫切渴望、对职业发展的美好憧憬,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正是这份“想要”,能让我们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依然保持“先人一步”的敏锐、“快人一拍”的节奏、“高人一筹”的追求。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想要”的底色不是对虚名浮利的贪婪追逐,不是对职位权力的觊觎算计,而是一种不断保持进取、渴求知识、提升能力、更好服务群众的积极状态。这种健康的、向上的“想要”,为我们干事创业积蓄强大的精神力,是涵养“小干部干大事业”豪气的心理基石,它驱使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突破,让我们在面对大事业的召唤时,能有我想上、我能行的底气与决心。

“得到”,是行动的结果,是阶段的回响,往往影响着我们投入热情的深度和持久度。如果我们仅仅将“得到”狭隘地理解为职务的晋升、待遇的提升、鲜花和掌声,那么我们的目光就会变得短浅,我们的脚步就可能因一时的得失而徘徊不前。新时代的干部应当在“得到”二字上树立更广阔的视野。我们真正渴望“得到”的,应当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与认可;是成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后的欣慰;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出的本领;是看到政策惠及于民时群众脸上的笑容;是化解矛盾纠纷后那种拔掉钉子、解开疙瘩的成就感和满足;是回首望去,由自己亲手参与、推动落地的一件件民生实事,如同基石般铺就了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坚实道路。这份“得到”,超越了物质的范畴,升华为精神的富足和价值的实现,是激励我们持续奋斗、永葆初心的不竭动力,让我们在干大事业的征程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想要”指引方向,“得到”标注价值,而其中最艰难、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无疑是“做到”。它是将理想蓝图变为生动现实的唯一途径,是连接小干部与大事业的坚实桥梁。“做到”二字,重若千钧,它考验的是决心、是能力、是作风、是韧劲。

如何去“干”,如何去“做到”?归根结底,所有工作都离不开“人”。要以人为本,在服务群众中彰显价值。大事业的本质是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干部之小,在于我们岗位或许平凡,但足迹遍布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深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专注于提升每一个小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干部之大,则在于我们手中办理的每一件民生实事,解决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连着大局、系着民心,与国家和城市发展一脉相承、血脉相通。因此,“做到”的根本立场在于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说”的能力,善于用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到位,有效沟通,凝聚共识。二是“写”的能力,能够清晰、准确、生动地撰写报告、总结材料,展现工作成效,讲好基层故事。三是“思”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能够精准研判群众需求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根本方法。四是“干”的能力,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能够将计划思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实在的效果。这四种能力的提升,从千头万绪的基层问题中来,需要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反复磨炼,在直面矛盾的基层挑战中不断总结,在解决难题的基层实际中增长才干。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从“想要”的豪情满怀,到“得到”的价值实现,中间横亘着的,正是“做到”的千山万水。唯有以“干”字当头,以“做到”为要,我们才能将渴望化为收获,不断突破“小”的局限,成就“大”的事业,真正展现出新时代干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拼劲干劲以及那份“小干部干大事业”的动人气象。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婧琦(武汉市洪山区“新声洪亮”团队、狮子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沈素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打破“小”的局限,干出“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