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顺县、贵州省汇川区、湖北省咸丰县三地签署《土司遗址保护利用十年行动计划(2026—2035)》
湖北日报讯(记者鲁腾、通讯员叶莉、廖祖英)10月29日,第五届咸丰·世界遗产唐崖论坛在咸丰县举行。本次论坛恰逢唐崖土司城址申遗成功十周年,以“守护世界文化遗产 共铸民族交融新篇”为主题,汇聚国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路径和方向。
论坛上,唐崖土司城址考古发掘系列报告和湘鄂黔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游径发布。湖南省永顺县、贵州省汇川区、湖北省咸丰县三地签署《土司遗址保护利用十年行动计划(2026—2035)》(简称:行动计划),深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协作交流。
报告包含《唐崖土司城址调查与考古报告》(全二册)、《唐崖石雕》图录、《唐崖土司城址周边地区调查报告》等。三者互相补充,共约195.2万字,构成一个完整的土司系列报告,力求多角度展示土司时期及前后一百年土司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的真实图景。
行动计划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将对现有安防、消防、防雷设施进行提质改造,谋划申报老司城遗址城墙加固、海龙屯本体保护、唐崖土司城址数字化展示建设等项目。将老司城衙署区、文昌阁、观音阁遗址,海龙屯老王宫遗址,唐崖土司城衙署区内宅、大祠堂遗址等遗存纳入考古发掘计划。打造“中国土司遗产”品牌,推出“土司文化线路地图”,拍摄“土司遗址”纪录片或短视频,扩大“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咸丰·世遗唐崖论坛”等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探索建立遗产“全开放”模式,辐射国内国际同类遗址,深化遗产价值及其载体的文化价值研究。到2035年,实现“土司遗址”保护管理基础得到夯实,保护修缮水平得到提升,价值阐释体系全面构筑,国际合作领域得到拓展。
唐崖土司城址——鸟瞰全景图
2015年7月4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组成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土司遗址”反映了13至20世纪初期古代中国在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推行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
当前,咸丰县正围绕“一城一镇一画廊”的整体布局,全力推进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项目——唐崖土司城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打造集文物展陈、民俗演艺、戏剧演出与研学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土司文化专题博物馆。同时,对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快建设“世遗小镇”。未来,这些举措将共同构建集遗址保护、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空间,进一步释放唐崖土司城址的文化价值与区域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