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共东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今年也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成为检验成效的关键重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此,第七届南都“东莞市民点赞榜”如期而至,并于10月9日正式启动,主题聚焦“百千万 幸福莞”,面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集2025年以来在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过程中,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的优秀案例。
今年7月,东莞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正式启用。作为东城街道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和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具体成果,新大楼启用后全面引入智能化健康管理设备和信息系统,优化整合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报告查询与打印等全流程服务,并启用全市首个疫苗数智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改善居民就医环境。
作为东城街道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点民生成果,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总投资1亿元,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16层,地下1层。集医疗、公卫、教学于一体,可为东城辖区近75万居民提供现代化健康服务。
2025年7月,东莞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正式启用。南都N视频记者莫晓东摄
“小医疗”撬动“大民生”,启用新大楼服务75万居民
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落地东莞全市首个疫苗数智化管理系统,实现接种全流程可追溯;中医馆新增30项特色技术,联合三甲医院组建专科联盟;儿童保健区融合“动物乐园+非遗”元素,让儿童不再惧怕“看医生”;午间不打烊、夜间接诊破解“上班看病难”问题,让东城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少跑路、优服务、低成本”的健康保障,以“小医疗”撬动“大民生”,为“百千万工程”基层医疗提质提供可复制的东城样本。
作为东莞市中心城区核心板块,东城街道承载着75万常住人口的健康服务需求,而原东城社区卫生服务大楼因诊室布局零散、诊疗设备相对老化、功能单一,已难以充分匹配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为切实回应群众“看病近、看病易、看病好”的核心期待,东城街道投入1亿元重点打造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并于2025年7月正式启用,成为街道落实“百千万工程”民生要求的重要实践。
该大楼涵盖全科诊疗区、预防接种门诊、儿童保健门诊、中医馆等12个核心功能区,诊疗科室数量达旧址的3倍,有效缓解居民“看病排长队”压力。作为集“医疗、公卫、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健康综合体,新大楼不仅实现基层医疗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更将“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深度落地,为“百千万工程”民生福祉板块夯实基层医疗根基。
在功能布局与服务优化上,新大楼聚焦“全人群、全周期”健康需求:重点增设医防融合健康管理中心、儿科门诊、咳喘门诊、慢病管理中心,新增盆底康复治疗及30余项中医理疗项目,配备DR、X光、口腔CT、骨密度测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可提供多功能高质量诊疗服务;同步设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健康教育区,新建胸痛中心并开辟胸痛患者绿色就诊通道,为危急重症患者争取救治时间。
针对上班族、学生群体“看病时间冲突”难题,新大楼将接诊时间延长至23时,法定节假日及周末无休,并依托“东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提供线上预约挂号、线上签约、线上转诊、外送检验报告查询等全流程服务,减少群众现场排队等待时间;组建专业家庭医生团队,每周定期下沉社区,为行动不便老人、慢病患者提供上门随访、用药指导等服务,2025年以来已累计下沉服务超5000人次,让健康服务延伸至“家门口”。
深化医联体建设,引入专家定期坐诊
让居民在家门口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新大楼还以特色服务与资源协同提升服务质效:儿童保健区采用“动物乐园”主题设计,淡蓝色墙面绘有卡通长颈鹿,候诊区摆放毛绒熊猫玩具,护士通过“小老虎体检闯关”引导卡开展趣味诊疗,同时融入东莞非遗“莞草编织”元素,让儿童在就医过程中感受本土文化魅力;预防接种门诊落地全市首个疫苗数智化管理系统,疫苗从入库、冷藏到接种全程由智能设备监控,家长通过“粤苗APP”预约后,到院签到即可由系统自动匹配接种窗口,大幅提升接种便捷度与安全性。
此外,大楼深化医联体建设,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建立专科联盟,引入内分泌、肛肠外科、名中医等领域专家定期坐诊,半年内已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同步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实现跨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破解基层“看不好病”的顾虑,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接下来,东城社卫中心将以新大楼为核心枢纽,持续深化“百千万工程”要求:建设公益心理咨询室,联合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卫健局及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幸福校园”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探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医”综合干预体系;重点推进建设精细化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构建“预防-干预-随访”全链条服务;推进康复治疗中心建设,增设特色康复模块等。通过织密基层健康防护网,将优质医疗转化为民生红利,为“百千万工程”提质、“幸福莞”建设筑牢健康根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莫晓东 通讯员东城宣
图源: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