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与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为“生命共护—海空联合救援中心”揭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海空联合救援中心,该平台的建立标志着珠海海陆空立体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常务副院长姚麟介绍,近年来,医院始终秉持“顶天立地”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大力开展前沿的引领性、标志性技术,持续加强“五大中心”建设,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并通过深化与南一飞等单位的合作,构建“30分钟航空救援圈”;另一方面通过医联体建设、健康随访等手段,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本次签约合作,既是响应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号召,也是提升医院‘顶天’能力的重要抓手。未来将持续优化急救流程,加强医务人员航空救援培训,打造真正高效、闭环、管用的应急救援体系,为航空医疗救援的融合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切实提升应急救援效率。”姚麟说。
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常务副队长陈德淇介绍,南一飞自2007年进驻珠海以来,已安全飞行超2.2万小时,执行救援任务1529起,成功救助1585人。过去南一飞携手中山五院共同完成了珠海地区51起海上直飞送医任务,平均为每名患者节省约45分钟转运时间。他希望,未来双方要以“生命共护—海空联合救援中心”为纽带,在人员培训、技术迭代、流程优化、装备升级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打造“直升机+ICU”空中移动医院模式,让直升机成为“会飞的抢救室”,让中山五院成为“空中救援的坚强后盾”。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福智介绍了近年来珠海市急救体系建设成效。他指出,紧急医学救援是国家安全体系和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卫生健康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医院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内容。珠海作为唯一陆路连接港、澳的城市,建立常态运作的应急医学救援中心尤为必要。中心的成立为珠海申报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期待,双方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持续加强在人员交叉培训、医疗绿色通道服务、科研协作与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努力挖掘、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珠海实践”。
据了解,中山五院与南一飞此前已通过开展常态化救援与演练,实现了海岛救援、器官转运、战时卫勤保障等复杂场景覆盖,攻克了航线审批、远程医疗指导、直飞送医等难关,将珠海周边海域伤员转运时间缩短至平均1小时内,成功打造危重症抢救的“黄金窗口”。未来,双方将不断加强“生命共护—海空联合救援中心”建设工作,努力将中心打造成守护南海海域生命安全的“空中生命线”和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救援协同发展的示范标杆。
南方+记者 吴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