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308套保租房,让产业工人 和船舶企业同步“安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凯

通讯员 朱灿义 黎文来

8月12日中午,紧邻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的宜家宜·船舶苑热闹起来。骑着摩托车、电动车的“骑兵”队伍率先抵达,接着是庞大的步行队伍,不到十分钟,两栋楼的一楼食堂,已排起长龙。

“以前厂区在西坝,家在西陵区,回家没这么方便。”在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工作了25年的项目经理邓忠华,用餐后来到5楼房间午休。

作为双职工,邓忠华两口子今年6月随船厂搬迁,入住船舶苑一套近50平方米的公寓,即将上初二的女儿也趁着暑假过来体验“新家”。邓忠华指着窗外的园区说:“从办公区到宿舍,走路只要5分钟。下点小雨,都不用打伞。”

船舶苑是宜都市专门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配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由宜都城发公司承建,共有两栋。达门船舶是产业园首个入园企业,整体租下1号楼作为员工宿舍。

“造船是劳动密集行业,这么多工人从宜昌搬来,首先就要解决吃住的问题。”达门船舶总经理顾问吴银枝表示,有了地方配套的保租房,企业只需要专注于厂区建设,既省心又放心。

除了入园企业,园区施工及产业链配套企业也有同样需求。武汉祥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园区机械安装业务,高峰期有近20人施工。

“之前是租用村民房屋,4间房加1个厨房,还要请做饭阿姨,一个月开销超过5000元。”项目负责人刘俊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团队上周全部搬进了船舶苑2号楼,“两个8人间,月租金一共才一千元出头,设施更齐全,物业有保障,楼下还有食堂。跟业主单位沟通也更方便,大家都住在这。”

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是宜昌“四个重大”中的产业项目,总规划面积1588亩,总投资80亿元,将打造长江中游独具特色的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制造基地。目前,园区陆域部分19个单体已全部交付,全部投产后可吸纳1500名产业工人。

为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宜都市在选址上优中选优,既考虑配套功能用地规模、布局,同时兼顾与产业园区的距离便利。

“项目开发不仅要实现‘以需定供’,还得紧跟产业园建设进度,确保工人随时住得了、住得好。”宜都城发住保公司负责人蔡玉双说,项目启动前,公司专班人员就与园区签约企业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300多份,把住房需求直接反馈到设计图纸上。

船舶苑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共有308间标准化宿舍。房型有单间、2人间、4人间、8人间,均配备独立卫浴、空调、床柜和桌椅等设施,实现拎包入住、智慧管理。

“从去年8月开工到今年4月达到交付条件,船舶苑建设仅用时8个月,刷新了宜都市保租房建设的速度。”蔡玉双介绍,随着园区企业陆续入驻,预计9月底将实现满租。

船舶苑是宜都建好建活保租房、助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宜都市通过闲置房屋改造、企业自主申报、商品房收购等方式,先后为东阳光药业、东阳光火电厂、新洋丰、磷氟锂业等量身定制人才公寓、保租房项目。截至目前,全市保租房总套数达2010套,已分配1850套,分配率达9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308套保租房,让产业工人 和船舶企业同步“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