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草根球员“唱主角” ,16岁高中生和53岁村干部同踢一个球

汉超江汉区对阵黄陂区比赛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世界波!雨战!“东湖德比”!“知音之战”!

8月31日晚,汉超第三轮比赛落下帷幕,精彩进球不断,戏剧性元素也拉满。

除洪山区队对阵青山区队的比赛因大雨延期外,其他比赛如期进行:“东湖德比”中,东湖高新区队1:0战胜东湖风景区队;“知音之战”里,蔡甸区队2:1战胜汉阳区队;江岸区队3:0战胜新洲区队,豪取三连胜。

汉超,为广大武汉球迷带来了又一个精彩的足球周末。

参赛球员来自各行各业

黄陂区队球员,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16岁的高一学生。

当汉超的比赛哨声响起,不仅点燃了城市的足球热情,更让一群怀揣初心的足球“老男孩”,找回了曾经的梦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汉超球员,来自武汉的各行各业。

彭亮是东湖高新区一家企业的职员。白天,他是严谨的职场人,但踏上汉超赛场,36岁的他又变成了那个足球少年,此次,他通过试训成为东湖高新区队的一员。他说,站在汉超赛场上,每一次触球、每一次冲刺都像在和青春对话。

武汉公交第四营运公司职工龙凯,7岁开始接触足球,17岁曾短暂加入厦门蓝狮足球俱乐部,后因伤病放弃足球梦。此次,他是洪山区队的一员。当36岁的他重新站上球场,他说,感觉“曾经的那名足球少年似乎又回来了”。

武汉地铁1号线硚口路站值班站长程卓,今年31岁,从小热爱踢足球,此次成功入选了硚口区队。他说,“值班站长的工作和踢球异曲同工,都需要团队协作精神。在场上,大家向同一目标奋斗,这正是足球吸引我的地方。”而在武汉地铁,像程卓这样的汉超选手,还有7号线综合工班维修工张浩、地铁4号线司机陈贤虎等人。

白天忙村务,夜晚上球场。53岁的中法生态城铁铺村村干部易汉平,是此次蔡甸区队年龄最大的参赛球员。在汉超联赛首轮比赛中,易汉平替补登场。他说,汉超引爆了一场全民足球狂欢,“赛后翻看手机,微信被村民们刷屏。就连村里不懂球的老人家,都给我发鼓劲信息。”

长江新区队队员杨樊,此次在第二轮汉超比赛中助攻了长江新区队首个进球,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家热干面早餐店的老板。他说,参加汉超后,他都是凌晨到中午忙店里生意,下午和晚上训练和参赛。此次汉超长江新区队三场比赛,他每场上场时间都超过50分钟。

黄陂区队,平均年龄仅23岁,由来自各行各业的30名足球爱好者集结而成。主教练胡洪国告诉记者,黄陂队球员构成颇具特色,既有学生、教师,也有企业职员、健身教练,其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16岁的高一学生,尽管职业背景各异,但共同的足球梦却让他们走到一起,凝聚成一股绳。

用行动诠释“全民足球”

8月30日晚,球迷在雨中观看汉超比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竞恒 摄)

足球,为何是世界第一运动?

从汉超这一业余联赛的火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答案。

足球,是凝聚城市精神的运动。在英格兰等足球发达地区,即使是低级别联赛球队,也有不少铁杆球迷,成为足球凝聚社区的完美范例。所以我们会看到,就在前两天,英格兰第四级别联赛英乙队格林斯比,在球迷助威下,在英联杯比赛掀翻了豪门曼联。

在汉超赛场上,我们也看到,不少球迷都是拖家带口前来观赛。足球的种子,正在不少小球迷心中发芽。

足球,更是全民运动的最佳代表。

武汉市体育局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已有足球场地2027个,校园足球布局学校达到503所,常年坚持踢球的中小学生超过20万人,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活动每年超过7000场。

在江边、在桥下、在楼顶,一年四季、白天黑夜,每逢周末,不少足球场地爆满,众多足球爱好者在绿茵场上尽情挥洒着汗水,强健着体魄。

所以,八月的武汉,即使气温逼近40度,汉超热度却比天气更火爆,不仅吸引了张斌、艾志波、荣昊、谭斯、蒿俊闵等多位前国脚集体亮相,甚至现役国脚王霜、韦世豪也以不同方式助阵。短短半个月,汉超已成为武汉草根足球的一张闪亮名片。

体育因城市而兴,城市因体育而美。2022年,武汉成为全国唯一同年包揽中超和女超双冠的城市;2025年,武汉江大女足又夺得首届女足亚冠冠军。足球,已经深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如今,汉超将武汉的足球热情推向新高度,据组委会统计,汉超开赛以来,现场观众累计超过3万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近千万次。这座城市,正在用行动诠释什么是真正的“全民足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草根球员“唱主角” ,16岁高中生和53岁村干部同踢一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