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襄公宣
2025年8月27日上午7时10分,周劲松因脑动脉瘤夹层破裂,经抢救无效,生命定格在48岁。这位在公安一线奋战近28年的民警,倒下的那一刻,办公桌上还放着一副手铐、一沓待办的案卷,和他那件警号063731的短袖警服。
28日下午4时许,周劲松生前同事及亲朋好友,甚至当年被打击处理过的对象,都自发赶到殡仪馆,与他告别。
周劲松
最后一句“好疼”,成人世最后的告别
在家排行老二,战友们更喜欢称呼周劲松“周老二”。
宜城市公安局三楼靠南走廊的第一间办公室,是周劲松倒下的地方。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副手铐,桌上一摞办案材料,警号063731的短袖警服静静披在椅背上。
据和他同一办公室的李劲波介绍,当天上午,周劲松在局里准备“9.13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案”案件起诉补充侦查材料及假牛肉线索核查事宜。
10时过一点,周劲松跟领导汇报完,刚进办公室还没坐下,脸色煞白,捂着脑袋说“把我送医院”。李劲波意识到,平时最能吃苦最能忍的人主动开口要送医,事情绝对严重,二话没说就喊上辅警姚光明火速赶往医院。
公安局出大门几十米的地方等红绿灯时,歪在后座的周劲松忍痛说:到中心医院(比原计划的宜城市人民医院更近)。仅隔了一会,周劲松喃喃地说:“好疼。”没成想,这句话成了他在人世最后的声音。
8月27日上午7时10分,周劲松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定格在他奋斗了近28年的公安岗位上。
周劲松
最后24小时,他仍在奔走
在生命最后的这一天,周劲松依然像平时一样忙碌:整理5起食品安全案件卷宗、统计上报数据、配合纪委监委执行任务、与检察院沟通案情,直到晚上10点多才返回住所。
从1997年10月参警至今,他26年坚守森林公安岗位,2021年调入治安内保大队,依然是骨干。
辅警姚光明说,周劲松有股“钻劲”:“再难的案子到他手里,总能理得清清楚楚。”为侦破一起多年悬而未决的非法采矿案,他带着队员白天走访村民,晚上梳理企业台账,终于将三家违法公司绳之以法。但他没有止步于此,还主动推动涉案企业“补植复绿”,修复被破坏的青山。
获得的部分奖励
“危险来了,他一把将我护到身后”
“周兄弟走了,我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吃饭,菜都掉地上了……”鄢城派出所汉江路社区民警余红林哽咽着说,她与周劲松早年同在长北山派出所共事,亲眼见过他冲在最前面的样子。
2011年12月30日,宜城市森林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在刘猴镇陈湾村盗挖银杏树。
值班民警周劲松当机立断带领3名民警赶到事发地进行侦查,果不其然,在陈湾村一处废弃厂区找到了装有银杏树的货车3辆,正在民警准备进一步查验时,嫌疑人突然持长刀围拢过来。
周劲松想都没想,一把将身旁的余红林和其他民警护在身后,大吼:“不得了了,把刀给我放下!”
这一声怒吼,震住了对方,也控制住了场面。
和队友们水面巡逻
他细心,也坚韧。宜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民警孙联伟说。
2015年,周劲松从早餐店旁人一句“南营菜场收不到死兔子”的闲聊中听出异常,顺藤摸瓜,最终破获公安部督办的非法贩卖野生动物大案,查处343只红腹锦鸡,带破14起相关案件。
徒弟赵俊康说,到深山去勘查,周劲松能从旁人以为是垃圾的水瓶、饭盒里找到蛛丝马迹。
宜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头所所长陈正兵记得,2024年夏天,和“周指导”(周劲松)一起到-18℃的冻库检查,其他人冻得不行,每隔几分钟就要出来缓和下,“周指导”愣是30分钟清查完才出来,出来时冻得直跺脚。
那个总劝人“走正路”的警察,走了
周劲松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一个白色卡通瓷杯,上面印着“不怕任务重”“突突突”——那是徒弟赵俊康送的。
赵俊康回忆,2018年8月8日,在侦查一起非法采矿案时,因不熟悉环境,翻过一道两三米高的坎时差点摔倒,周劲松为了拉住他,自己滚下高坎导致锁骨骨折。后来,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赵俊康特意定制了这个杯子送给师傅。没想到,师傅保留到现在。
曾被他打击处理过的刘先生也赶来告别。2013年,刘先生因滥伐林木被周劲松查处,此后每次偶遇,周劲松总不忘劝他“做生意走正路”。“他是真为我好”,刘先生红着眼圈说,“后来我改种天麻,慢慢做好了,他一直都是我的好兄弟。”
徒弟送给周劲松的杯子
“他说有点累,我没在意……”
28年来,周劲松侦破刑事案件300多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分子1000多人,立个人三等功2次,多次受表彰。2023年转入治安内保大队以来,周劲松紧盯涉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成功侦办“5.9假冒注册商标案”“4.25污染环境案”“9.13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物品案”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
但成绩背后,是对家人深深的亏欠。
76岁的父亲周玉太也是一名老公安。他说,虽然和儿子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常常几天见不上面。“他早出晚归,我理解。”他回忆,最近儿子偶尔回家会跟他说,有点累,他没放在心上,现在他最后悔的就是“他说累的时候我没好好照顾他”。
母亲多病,四次去武汉住院,从没让周劲松请过一次假。如今,家人还不敢告诉她儿子已经走了。
披在椅背上的警服
上一周,周劲松难得休了年假,带儿子去神农架玩了两三天。返程当天是周五,他把孩子送到家,转身又去了单位。儿子说,那是长大后父子唯一一次旅行。如今,22岁、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周一扬对爸爸的去世仍有点茫然,但他总记得,“爸爸教我要用自己的本事,赚正当的钱。”
青松有别时,忠魂依旧在。在宜城的青山绿水间,在战友们的记忆里,在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人们心中。周劲松就像一棵青松,永远屹立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