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团走进五峰。作为土家族聚居地,五峰的茶香早在千年前便融入了山水血脉。早上薄雾轻笼武陵余脉,五峰22万亩生态茶园在秋阳中延绵起伏。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盛赞的“峡州山南出好茶”,说的便是这里。18世纪,宜红茶从渔洋关启程,由马帮驮带,沿万里古茶道北上,远销俄罗斯,让这片深山绿叶走向世界。而如今的五峰,正以文旅融合为“新引擎”,推动乡村振兴,让这千年茶香飘进更多人心中。
茶香育新人,研学教育传承文脉。近年来,五峰秉持“一座县城就是一所实践学校”的研学发展理念,先后建成茶旅研学实训大楼、宜红茶工业遗址、湖北茶博馆等项目。其中,“茶文化技艺传承”作为六大核心课程的“主线”,巧妙串联起茶园采摘实践、古法制茶体验、茶道礼仪浸润。这些‘沉浸式’场景教学,让学生走进茶园,在山水间焕发生机,在真实体验中收获成长。
茶山变景区,观光体验赋能产业。在汲明茶叶的透明车间里,游客们注视着自动化生产线精准运转。这是汲明茶业投资650万定制的智能生产线,能使产能翻番却只需3名工人。这条生产线不只是“生产利器”,更是游客的“观光点”。除此之外,汲明茶业还专门打造了集茶文化长廊、土家吊脚楼茶叶采摘园等景点,将茶叶生产与土家文化“揉”在一起,让游客既能“玩着学”,也能“坐着品”。近年来,五峰持续支持周边五家茶企建设生态茶庄园,推动连绵茶山变身可游可赏的绿色景点,不仅进一步助推传统茶产业优化升级,还为企业增加了收益,实现传统茶业与现代旅游的深度融合。
茶业促共富,多元融合促进发展。茶旅融合为五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共富效应。仅汲明茶业便带动了当地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茶文旅项目的综合收入已突破600万元。通过‘茶+研学+科技+文旅’的多元融合,五峰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茶叶成为穿梭于历史与当代、文化和旅游之间的重要纽带。
当茶文化遇见研学旅行,当生产车间变成观光景点,传承与创新便在这种融合中悄然发生。五峰,这片被茶香浸润千年的土地,正以茶旅融合为笔,续写着新时代的“古道长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智(五峰县委宣传部)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