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创新城建,此地可恋

时隔十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场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回应了超9亿城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点亮前行的灯塔。

过去一段时间,城市高速发展,大拆大建较为常见。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增加,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显然不符合当下发展实际。因此,城市更新就应运而生。人民城市既能保持城市文化风貌,又在新字上用心用情,把居民当成城市合伙人,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人共建为人民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的面子工程,而是融合历史文脉、民生需求与空间活力的精细活儿。在武汉,百年咸安坊的焕新历程,正是从“历史与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现代化商业手法激活历史建筑的生命力,节假日单日客流峰值达8万人次。在武汉·理想之地改造项目中,设计师保留百年跑马场的历史底蕴,弘扬传承“先锋文化”,让居民在在历史与未来交错中获得崭新活动空间,城市更新正催生“建管治”的一体化治理生态。这种更新不单改变居住条件,更重构产城关系,使城市肌理在有机再生中重获新生。

当市民服务热线、城市大脑从新鲜词变为日常,智慧城市建设正从技术展示走向民生痛点化解的深层变革。真正的智慧城市在于以数据流转消弭服务堵点,让治理精度对接民生温度。自2013年住建部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以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走过十年探索。技术赋能如何避免成为“数据烟囱”展示秀?会议给出明确答案,“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北京12345热线创新“接诉即办”机制,将群众诉求响应速度纳入部门考核。智慧治理的生命力在于解决“小问题”的效率,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超越单纯的技术崇拜,走向治理理念的深层变革。

从“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到“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出城市价值向人本回归的鲜明导向。城市工作的重心必然从空间扩张转向人的获得感提升。2023年住建部在全国106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在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社区,完整社区的改造实践,正是“以人为本”这一转向的微观样本,通过“七色管理”网格化服务精准识别老年群体需求,将1000平公共服务空间改造为“托育+养老+智慧”三位一体服务枢纽,既解决了“一老一小”照护难题,更通过“星火相传”志愿服务队构建起代际互动平台。这种将公共服务嵌入社区肌理、让治理主体回归居民本身的实践,本质上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深化。

城市发展的历史方位已然转变,唯有人本初心历久弥新,一座城市的高度不在于摩天楼的刻度,而在于人民笑颜的温度;发展的质量不体现于GDP的数值,而铭刻于千万人日常生活的质感。当每个市民成为城市更新的参与者、数字治理的受益者、品质提升的见证者,现代化人民城市便获得了永不枯竭的发展动能。城市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生活其中的人都能说,此城可栖,此地可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晨(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唐家墩街道)

责编:袁莉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创新城建,此地可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