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绿水绕香城。 (祝浩 摄)
3月1日,全省“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暨咸宁市“社区文化节”活动在咸宁市龙潭里文明实践街区举办。
城市更新。 (陈红菊 摄)
帮扶老人过马路。 (夏正锋 摄)
“凉茶奶奶”徐桂梅37年如一日给路人送茶,成为当地佳话。 (张大乐 摄)
咸宁首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在十六潭公园亮相。
2025咸宁马拉松。
11万名市民主动调整出行计划,2158名志愿者参与赛事服务……4月13日,2025咸宁马拉松赛事上,一个个温暖的细节标注着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马拉松像一把刻刀,把咸宁人的热忱刻成了文明的地标。”前来参赛的韩国驻汉总领事河成柱由衷赞叹。
自2021年以来,咸宁以高水平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效能,塑造城市风貌,成功摘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历经4年,首创首成。在文明的浸润下,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焕发蓬勃生机,300万咸宁人民共同描绘出一幅“文明为魂、生态为底”的幸福画卷。
砥砺奋进 上下同心
走进咸安区浮山街道杨下社区垄岭镇的“共享菜园”,微风送来泥土与蔬菜的清香,居民们正体验着劳作的快乐。
这里曾经是一块脏乱差的撂荒地,杨下社区结合居民需求,因地制宜将其改造成共享菜园,发展农旅融合,为荒地注入发展活力。
一片菜地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咸宁城市文明的蝶变。
2021年,咸宁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作为一个年轻的地级市,底子薄、基础弱是创建之初摆在面前的难题。全市上下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姿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砥砺奋进。
从获得“入场券”到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咸宁仅用了四年时间。在此次全省4个成功创建的地级城市中,咸宁建市最晚,创建时间最短。
文明创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为此,咸宁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工程”、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和最美城市形象的“品牌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创文领导小组,搭建“一办十二组”的组织架构,高位推动、专班促动、各级联动开展创建工作。
深耕底蕴,咸宁以文化为根,不断擦亮“香城泉都”“中国桂花城”“三国文化”等金名片,让人文历史滋养城市气质;以生态为脉,用推窗见绿的绿色福利培育文明自觉;以德治为魂,以好人、模范引领崇德向善,使美德善行蔚然成风。
长效常治,咸宁持续厚植文明好生态,以“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将“责任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让文明之水持久润泽百姓。四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开展专题督导调研65次,市区创文办常态化督导点位1400余处,下发整改通知书845份,协调解决问题12000多个。开展“以篷换盔”“零违法奖励”等特色活动,“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等主题宣传。流动摊贩被引入疏导区集中经营,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极大改善,夜经济的烟火气与文明味相得益彰。新增3.5万个停车位,建成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有效缓解停车难,通过智慧管理+文明引导,交通场站文明有序;创建全国文明村镇6个、全国文明单位5家、全国文明家庭2家、全国文明校园1家。
从九龙治水到握指成拳,从问题导向到价值引领,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从对标创建到内生发展,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牵引下,咸宁城市形象发生转变,民生福祉得到改善,群众素养持续提升,发展动能不断集聚。
生态筑底 向绿而行
5月16日,走进即将建设完工的淦河绿道,满目绿意,风光无限。
这条咸宁人民的母亲河,曾因污染和侵占变得黑臭、淤塞。近年来,咸宁深入落实河湖长制,研究制定淦河保护条例,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等工作,让淦河重焕生机。2024年入选首批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成为我省入选的唯一代表。
绿色是咸宁的底色,也是咸宁最大的潜力、最好的财富、最硬的品牌。咸宁将“绿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以生态筑底,推动文明与发展的双重蝶变,走出了一条向绿而行的发展之路。
绿色理念深入城市肌理。咸宁山川众多、水网丰富、植被良好,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2021年,咸宁提出建设“中国桂花城”。2023年,启动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标准化试点工作,2024年《公园城市建设评价指南》晋升国家标准。近四年,咸宁城区新增公园、步道、小游园百余个,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5平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在咸宁湿地吧公园,一棵160余年树龄的国家三级古树重阳木在建设中被完整保留。在桂花源景区,准大学生“蟾宫折桂”认养古桂花树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
绿色生活成为全民自觉。2023年5月,咸宁首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亮相,引导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截至目前,市区778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居民知晓率达100%,投放准确率和参与率分别突破80%和90%。全市346家党政机关成功创建节约型机关,创建率达87.15%,82家单位获评国家级节约型机关。基础设施绿色化升级,截至2024年,全市充电桩数量达到12770个。在绿色的浸润滋养下,“低碳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等文明风尚深入人心。
绿色发展迸发强劲动能。咸宁依托绿色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胜势,让文明城市创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生态承载力。中国甘蓝之乡嘉鱼,自主培育的甘蓝新品种“思特丹”打破国外垄断,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甘蓝种子由90%依赖国外进口发展到70%自主培育。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大健康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850亿元,市场主体2.1万户。向绿而行,咸宁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人人执笔 小城大爱
2024年初,咸宁遭遇罕见冰冻雨雪天气,全市12.4万名志愿者战冰雪、送温暖。一夜之间,城市重回洁净通畅。
2021年,咸宁街头,消防车出警时遭遇晚高峰,路上私家车45度主动让行,畅通生命通道,“教科书式让行”冲上热搜。
在通城街头,“白车侠”杜志军冒着危险顶住失控的SUV,阻止了重大车祸发生。在通山乡村,95岁的“凉茶奶奶”徐桂梅义务送茶37年。
处处暖流涌动,人人热情洋溢。在咸宁,小城有大爱。
小城大爱,源自信仰明灯的指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咸宁坚持培根铸魂。近年来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4万多场(次),辐射人群282.5万人(次)。
小城大爱,源自榜样力量的号召。近年来,咸宁选树先进典型国家级13人,省级69人,市级678人,先后创建以“中国好人”续辉、范晓霞为代表的典型工作室15个,在全社会营造礼遇好人、模范的浓厚氛围。榜样引领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好人文化”成为咸宁最温暖的名片。
小城大爱,源自润物无声的滋养。近年来,咸宁制定施行《咸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广泛推进“小手拉大手 文明一起走”等文明行动,加快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时,依托“我们的节日”“香城大舞台”等文化活动以及农家书屋、香城书房等文化阵地持续输送精神养料。依托1148个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和1210个文明实践点,开展活动4858场,服务群众71.6万人次,18个文明实践特色项目入围省级项目库……在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家家户户门口亮出家规家训牌,以此方式传承好家风,培育好民风。在咸安区,桂嫂说媒、集体婚礼倡导婚事简办,推进婚俗改革。
小城大爱,源自文明星火的传递。如同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在咸宁蔓延传递。195名文明观察员当起城市“啄木鸟”,发现解决问题1200余条,有力促进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的提升。1.4万余名桂乡管家激活基层“自治引擎”,共同织密幸福网。32万名学生成为文明行为宣传员和监督员,以点滴言行影响家庭、辐射社会。63万余名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27万小时,累计开展活动5.1万余场,带动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如今,文明的咸宁,人人争做践行者;“我们的城市”,人人都是主人翁。
人民至上 文明接力
红绿灯会“呼吸”,堵车变“绿波”,早晚高峰通勤时间缩短三成……今年以来,咸宁公开向市民征求交通优化意见建议,综合市民建议和调研结果,优化调整城区125个路口1100余套交通信号。“没想到竟然采纳了我的建议,鱼水路限期改造了。”肖桥村村民马胜柏说。
漫步改造一新的月亮湾街区,淦河流淌的诗意与市井烟火交融。2023年,这条老街在广泛征集民智民意后改造升级,改出一片景,繁华一条街,点亮一座城市,惠及一方百姓。
南昌路社区和谐小区邻里驿站,志愿者正在为居民义剪。这里由5个“老破小”的小区合并而成,改造过程居民全程参与、监督。社区还培育了“帮帮邻”志愿服务项目,服务辖区居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文明创建中,咸宁始终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终极目标,始终以300万市民为终极考官。
近年来,咸宁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市区329个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576个小区、614条背街小巷、32公里主次干道亮出天际线;治理主城区积水点58个,改造老旧管网40公里;整治“脏乱差”地块216个,拆除围挡186处;新增3.5万个停车位,整治交通拥堵点40个;驾驶人头盔佩戴率从30%提升至98%,电动车上牌率提升至99%。
系列举措后,效果明显。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连续2年位列全省首位,荣获“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践典范”;推广“儿童友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改造经验至20所学校,其中第七小学“一米高度看世界——儿童友好共建共享提升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改造项目荣获广州奖;城区亡人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0%。
文明创建,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针对文明建设,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去年一年,咸宁推动818个重点问题整改,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群众安全感评价从原来的全省13名升至全省第4。
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不是终点,咸宁仍然在路上。站在新的起点,如今的咸宁,正大力实施幸福咸宁行动,开启更高水平的文明征程,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为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而奋斗。
策划: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文明办
撰文: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