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有事有烦恼,随时找巧巧!”化解基层矛盾说巧也不巧

3月26日,“荆楚政法基层行”第三期采访活动首站走进湖北省鄂州市,从网格员到调解员,从专业力量到群众智慧,记者感受到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在这里的综治中心落地生根,“一站式”帮居民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据报道,“有事有烦恼,随时找巧巧!”采访团来到东沟镇茅圻村巧巧工作室志愿服务中心,这句暖心标语印在余巧的个人明信片上。多年来,余巧已成为鄂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一块招牌。

分析梳理“巧巧工作室”的经验,就是非常有“巧劲”。

采访团在东沟镇综治中心现场

这里的“巧”,不是走捷径,而是用脚板走出来的。巧就巧在如何在村民中树立威信,建立起亲和力,让村民信得过。只有这样,当村民发生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就想到“让巧巧评个理”。甚至,当事件还在积累当中,这些烦心事就已经被在一线的“巧巧”给知晓了,当场就化解了。

报道称,村民遇上烦心事、扯皮事,来到工作室都不是事。首先,村民要来“工作室”就是一个事。如果说,村民认为不靠谱,就有可能采取其他过激手段,甚至有可能越级上访,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说“不是事”,并不是化解矛盾纠纷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分清对错,轻轻松松就化解了,而是“巧巧”说话管用、顶事,是能解决问题的地方。村民能达成这样的“共识”尤其难得。说“不是事”,工作人员可能同样要讲得口干舌燥,来回很多个回合,甚至可能要请教法律专家,查找资料。同时,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最后才能让双方满意,消除矛盾。

实话实说,他们这股巧劲就巧在深入群众,成为群众的一部分,在群众当中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多为群众办事,让群众信得过。通过为群众真心诚意办事,赢得了群众的心。所以,“不是事”的背后,是工作室的人为群众做了“很多事”。

采访团在巧巧工作室志愿服务中心

据此前媒体报道,他们给村民修水管、帮村民维修家电,甚至还帮村民找工作。余巧称:“就是因为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帮助村民,村民待我们就如同亲人一般,所以他们就愿意在调解过程中听我们劝说。”谈及为何村民这样信任她,余巧道出了心里话。

据了解,余巧的行动在服务群众中得到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茅圻村也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近年来,在鄂州市委政法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梁子湖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小事不出村,大力推广“茅圻余巧工作法”,在全区各个村设立巧巧工作室,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为基层平安建设注入新活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小网格”的温暖和“大治理”的成效。

自己多跑路,群众就少走路;自己待群众为亲人,就会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这些经验,说巧也不巧,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好群众路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双建(极目新闻)

责编:肖慧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有事有烦恼,随时找巧巧!”化解基层矛盾说巧也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