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
流感病毒悄然肆虐
甲流、季节性流感双重叠加
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频发
儿童更因“脾肺常不足”成为高发人群
严重时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并发症
面对病毒威胁
中医“治未病”三阶段防护
让流感“无处可侵”
未病先防—精准防护筑屏障
成人预防
艾灸法:温经散寒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此穴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强身健体。
大椎穴:位于颈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常灸此穴能振奋阳气,提高抗病能力。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用艾灸或隔姜灸此穴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
操作方法:每周2-3次,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香囊辟秽
取艾叶、藿香、佩兰、薄荷等份,研磨成粉后装入布袋,制成香囊随身携带或悬挂于室内。中药挥发的香气可芳香化浊、避秽解毒,营造健康的起居环境,尤其适合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弱者。
日常调护
避风寒、慎起居,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舒畅。
儿童防护
防寒保暖
冬季流感初起多以风寒为主,防寒保暖至关重要。建议家长们根据气候变化适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冷暖调护,不要穿得过少,也切忌“捂”得太厚。
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后背摸上去总是汗津津,说明穿太多,汗毛孔张开,反而更易受凉,要及时调整。
风邪是外感病的先导,其性开泄,善行数变,所以冬季防感冒首要的是防风。风门穴是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关口,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宣通肺气、疏风解表的功效,为风寒外感的防治要穴,也可清泄肺热。
1、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病毒接触机会。
2、选择高领毛衣或佩戴围巾,护住颈部。
3、推拿保健:按揉风门穴,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约两横指),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掌来回横向擦风门和大椎、肺俞等穴位,横擦至皮肤热乎乎、红彤彤,可有效防治感冒。
脾胃调理
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功能尚未完善,食积内停会导致气机阻滞,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机体阳气被调动去消化食物,防御外邪的能力自然下降。因此,预防感冒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脾胃功能,保证脾胃正常运化,抵抗力才会强大。
消食导滞,减少脾胃负担
每天观察孩子是否有口气、舌苔是否厚腻和大便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调整饮食—减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可以清胃经、揉板门各300-500次来消食导滞。
清胃经
揉板门
健脾养胃,顾护后天之本
“脾为肺之母”,通过健脾益气可以达到补益肺气的目的。
可于每晚睡前摩腹3-5分钟,补肾经、补脾经各300-500次来顾护先、后天之本。
暖足祛寒
很多孩子喜欢光脚在地板上走,寒邪从足底侵入,可沿经络由表内传脏腑,所以做好足部保暖至关重要。
1、穿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光脚接触地面。
2、坚持睡前泡脚,泡至额头微微汗出,有助于驱邪外出,促进血液循环,温煦全身脏腑。潍坊市中医院根据孩子体质、症状配制足浴方,平时可每周泡2—3次;在孩子刚出现鼻塞、流清涕等风寒表证时,可连续使用,及时驱散表邪,遏制疾病发展。
3、推拿保健:每晚睡前擦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经常刺激该穴可激发肾经气血,达到补肾固本、引火归元的功效。
既病防变—辨证施治缩病程
风寒型
症状:怕冷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等。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成人治疗
刮痧法:祛邪外出
部位:背部膀胱经和督脉。
操作方法:在背部涂医用凡士林,用刮痧板从上向下、从内向外单向刮拭,直至出痧,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刮后饮一杯温开水,注意避风。
拔罐法:祛风散寒
穴位: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
操作方法:在上述穴位上拔罐,留罐10分钟。
艾灸法:温经散寒
穴位: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
操作方法:艾条悬灸,每穴15分钟,至局部皮肤潮红,以温经散寒。
儿童治疗
联合小儿推拿(如开天门、推坎宫)、刮痧(手法轻柔)、穴位贴敷(如麻黄、桂枝贴敷肺俞),配合辛温解表中药(如荆防败毒散),避免过度刺激。
风热型
症状:发热重、怕冷轻、有汗或少汗、头胀痛、面色红赤、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欲饮等。
治疗原则: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成人治疗
刺络放血法:清热泻火
穴位:耳尖、少商穴、商阳穴。
操作方法:先用手指按揉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点刺出血。
刮痧法:清热解表
部位:背部膀胱经、手臂外侧的肺经和大肠经。
操作方法:同风寒感冒,但手法可稍重,以出痧为度。
刺络拔罐:清热解毒
穴位:大椎穴。
操作方法:在大椎穴用采血针点刺出血,然后迅速拔上火罐,留罐5-10分钟。
儿童治疗
风热型:联合小儿推拿(清天河水、退六腑等)、刮痧(手法稍重)、穴位贴敷(风热贴),必要时可用耳尖放血、刺络拔罐等清泻热邪。
病后防复—扶正固本防反复
成人康复
恢复期辨证使用益气养阴中药(如生脉饮),配合艾灸足三里、气海(脐下1.5寸)固本,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肥甘厚味。
儿童康复
恢复期若未及时清除“余邪”,易导致反复感染,需注重调和脾胃、益气养阴。
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对症中成药或中药内服加饮食调理以扶正固本,配合小儿推拿、刮痧疗法、穴位贴敷等外治方法疏通经络,激发体表阳气。内外相应,提升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
如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