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舒同研究中心,“粉丝”莫言受聘该校兼职教授

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11月25日,在纪念著名书法家舒同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舒同研究中心成立,莫言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极目新闻记者从舒同儿子王征先生处了解到,莫言先生多年来是舒同“粉丝”。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大新闻网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学校成立舒同研究中心、聘任莫言先生为兼职教授,不仅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布局,也是践行高校使命、植根中华文明、以红色资源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扎实行动。要坚持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将中心建设成为赓续红色血脉和弘扬革命精神的育人阵地、书法艺术传承创新基地、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我们将支持莫言先生依托学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持续播撒文学创造、人才培养、文艺研究的火种,让更多“为人民而艺术”的精品力作从人大出发、走进人民、走向世界,为学校“大写作”学科建设和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领军力量。

“广采博取,融会贯通。标新立异,变化无穷。藏头护尾,逸转从容。屈之为舒,和而不同。”莫言用32个字凝练出舒同先生书法和为人的风格。他在致辞中表示,舒同先生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党内一支笔”“马背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在继承中华优秀书法艺术精华的同时融入了强烈的个人特色,满含着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革命家、书法家独具的胆魄与不断求新求变的意识。不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舒同先生始终坚持用书法服务革命事业、服务社会大众、服务时代发展,为新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与书法艺术的普及作出重要贡献。莫言表示,他将与人民大学师生一道,推动文艺事业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活力。

11月25日,舒同先生的儿子王征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莫言多年来是舒同的“粉丝”,曾前往舒同的江西老家参观,还曾重回长征路寻访舒同曾写过的标语。他说,中国人民大学舒同研究中心成立,莫言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可以说“水到渠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为人民而书写,令人欣慰”。王征还回忆,舒同先生不太注重用什么笔,削竹为笔,调泥为墨,照样能写出好字来。

资料图片,1981年中国书协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期间拍摄于四川成都,左起张爱萍、舒同、魏传统

媒体报道,舒同(1905-1998),生于江西省东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共华东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长、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舒同自幼学习书法,八九岁时即闻名乡里。参加红军后,在紧张战事之余,他潜心书艺,寄情翰墨,以笔为刀枪,被誉为“马背书法家”。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舒同创造“舒体”,自成一家。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任主席。

在抗战时期,舒同曾应毛泽东指示题写“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在1949年以后的上海,他更是题写了铁路枢纽“上海站”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并使用至今。有媒体认为,舒同书写的“舒体”已渗入上海这座城市的肌理,成为海派文化记忆的一部分,甚至“上海”二字早已成为城市标志字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舒同研究中心,“粉丝”莫言受聘该校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