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观舆 | 这届“小孩哥”何以明媚又忧伤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主编舆情分析师 卢霜

近日,全国运动会赛场上身手不凡的“小孩哥”“小孩姐”掀起新的青春风暴。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平均年龄不足19岁的山东队,直面由奥运冠军组成的浙江队毫无惧色,用极致拼搏打破强队垄断成功逆袭夺冠,赛后一句“对前辈最大的尊重就是在赛场中全力以赴”,让人感受到“小孩哥”们的自信和个性。16岁的陈妤颉顶住“捡漏夺冠”的压力,以11秒10的亚洲青年纪录成绩证明实力后,主动拥抱亚军老将韦永丽,在采访中一句“今天我是和大姐(韦永丽)一起比赛拿下的金牌”,以谦逊姿态化解争议,圈粉无数。12岁跳水小将刘紫涵夺得铜牌,笑谈“能和优秀前辈同场竞技太开心了”……

年轻运动员的拼搏自信、个性绽放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精神风貌的体现。他们已然成为“平视世界”的一代,热情、自信、率性、豁达,有坚韧不拔、挑战自我的勇气,也有胜不狂、败不馁的清醒。

但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的明媚之下也有“忧伤”。他们对党和国家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但也存在对未来迷茫、集体疏离、网络拟态依赖等新情况。

强国自豪和个人迷茫并存。中小学生群体拥有真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中国青年报一项针对7881名6到14岁少年儿童的调查显示,在国家认同感的测量中,受访少年儿童得分达到9.78分(满分10分),98.0%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不少人对自己的未来表示迷茫,过度精细化教养导致内在动机缺失,虚拟网络依赖加剧了青少年抑郁等心理问题。清华大学积极心理中心团队一项覆盖42万名青少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约14.8%的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部分青少年出现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的“四无”状态,在建设祖国和自身发展之间找不到衔接点。

文化自信和亚文化侵蚀同在。“国潮”“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青少年青睐,博物馆、非遗基地、研学工坊等主题活动成热门,体现较强文化自信,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年轻观众占比达到62.09%。但诡异美学、审丑文化、饭圈文化、烂脚文化、“规则怪谈”、海龟汤、黑话烂梗等亚文化内容也对青少年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出现畸形审美、追捧低俗网红等行为,以及黑话烂梗入侵校园、文字失语等现象。据文汇报报道,“老师,报giao”“你个老六”“鸡你太美”等网络黑话、烂梗已渗透进校园,可能对青少年的表达能力和判断力产生负面影响。

独立上进但集体道德观念弱化。青少年更独立自信,愿意积极争取表现自我以获得荣誉的机会,但存在集体意识和道德观念弱化等问题。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60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不爱劳动,75.7%的受访家长指出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习惯让大人代劳。同时,当前校园欺凌、网络霸凌现象频发,这与青少年道德教育和观念缺失有密切关系。3月17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为其13岁女儿网络“开盒”行为致歉。据悉,其女儿“开盒”主要因追星过程中在网上与人发生观点冲突导致。此事反映出,Z世代易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各类不良现象和思潮的潜移默化影响。

对此,家庭、学校均应针对青少年学业规划、职业选择等迷茫点加强指导,共同助力青少年找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结;提升主流文化传播效能和青少年审美能力,助力其抵制负面亚文化带来的侵蚀;家校合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为规范和科学全面的道德综合评价体系。真正助力“小孩哥”“小孩姐”向阳成长、绽放蓬勃朝气!

专题:东湖观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观舆 | 这届“小孩哥”何以明媚又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