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我今天来到这里,代表的是全国两万名消防监督岗位的同志。与灭火救援相比,防火工作没有太多的出生入死、惊心动魄,更多的是防患未然、未雨绸缪。尤其是一线的消防监督员,常年穿梭在城乡社区、大街小巷,开展监督执法、宣传培训、便民服务,用细心、耐心、责任心,为社会筑起安全防线,是平安社会背后的重要守护力量。”
11月20日,国家消防救援局举行消防救援队伍先进典型代表记者见面会。封面新闻记者戴云 摄
11月20日,国家消防救援局举行消防救援队伍先进典型代表记者见面会。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监督指导处一级指挥长胡安雄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作为一名防火工作者,他最大的体会就是,火灾防范,核心是“防”,关键在“人”。
参加工作27年来,胡安雄一直在防火战线,先后从事消防法制、火灾调查、火灾防控等方面的工作,曾牵头组织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生命通道”等专项整治,参加过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全运会等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工作,参与过吉林长春“6·3”、河南鲁山“5·25”等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处理。
谈及救援经历中感触最深的一次经历,胡安雄说,就是去年江西新余“1·24”大火,那场火灾造成39人遇难、9人受伤,现场十分惨重。
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监督指导处一级指挥长胡安雄。图片来源:国家消防救援局
事故发生后,胡安雄第一时间赶赴新余市开展调查工作。他回忆,起火建筑的二楼有一家培训机构,当他进入现场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烟熏味,看到满地都是课本、教材,还有几只跑丢了的鞋子和几部遗落下的手机,上面落满了一层厚厚的烟尘。“在现场调查的时候,不时还能听到这些手机的来电铃声,我不敢想象,那些拨打电话的亲人、朋友,是怎样一种心情。”
火灾发生时,这家培训机构的南侧出入口被浓烟封堵,东侧的阳台被广告牌遮挡,西侧的窗户安装了防盗网,致使人员逃生受阻,吸入大量有毒浓烟遇难。遇难者遗体就大多位于南侧出入口和东侧的阳台。近在咫尺,却咫尺天涯。
“可以想象,当火灾突然来临时,师生们经历了怎样的恐惧与绝望。‘生命通道’的意义,在那一刻显得那么重要和深刻。”胡安雄说,每当想起这个场景,就深感揪心和难过,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消防安全无小事,这既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又饱含着对群众的负责。他也时刻警醒自己,防火工作任重道远,容不得一丝懈怠、半点侥幸,需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
谈及对火灾防范工作的理解,胡安雄认为,火灾防范的核心是“防”,最可靠的安全,就是前移防范关口,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和自防自救能力上,让每个人都成为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靠严格规范的监督执法,更离不开春风化雨的宣传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胡安雄和同事们也在积极地践行这个理念,比如,针对电动自行车、保温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链条整治,系统防范风险;通过持续开展现场教学、行业培训和警示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消防安全“明白人”,增强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我明显感觉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社会单位和广大群众越来越重视消防安全,也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这也正是我们消防人最希望看到的。”胡安雄说。
其次,火灾防范的关键在“人”。消防安全,最重要的是保障人的安全,同时也要靠大家来共同维护。一个人不讲安全,就可能让一群人面临危险。一根未熄灭的烟头、一根私拉乱接的电线、一辆违规停放的电动车、一处违章动火、一块不合格的保温材料、一个被锁闭的安全出口,都可能酿成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胡安雄提醒大家,多了解一些火灾风险,多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多参加一些消防实操实训,一旦遇到火灾,既能自己避险,还能帮助别人。
当下,已进入冬季,用火用电增多,火灾发生的概率加大。胡安雄说,火灾无情、预防先行,消防安全就是要“时时放心不下”,不要让“一时大意”变成“一生遗憾”。只有人人都成为参与者、守护者,从自身做起、从平时做起,我们身边的消防安全才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