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0日电 (记者 刘忠俊)11月下旬,2025年“四川省消防宣传月媒体基层行”活动走进四川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训练基地。在高温浓烟的模拟火场中,媒体记者与消防员一同体验“真烟真火”救援实操,直观感受泸州消防创新实训模式带来的实战效能。
消防员现场展示楼道烟囱效应的形成过程。记者 刘忠俊 摄
据了解,作为打破传统训练与实战脱节的关键举措,泸州消防组建了“酒城红麒麟”室内烟火特性示范示教队,以“教学战”一体化融合推动训练向实景化转型。这支由18名业务骨干组成的专业队伍中,9名核心成员均获国际权威室内火灾行为培训师资认证,构建起以火场避险救助、烟火特性研究、进攻技术实训为核心的三大教学支柱。
“让消防员‘见火不慌、见烟能判’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林刚介绍,团队已研发4大类12项标准化课程,编制《室内烟火特性与实战训练指南》,将轰燃、回燃等火灾现象转化为可视化实操科目。通过建立“教、研、战、评”闭环体系,实行装备“一主一备”全周期维护,叠加“安全示范周”专项教育,全市消防队伍识险避险能力显著提升。
消防员现场模拟室内火灾场景。记者 刘忠俊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训练基地内烟热模拟训练室、燃气真火系统、CFBT(室内烟火行为训练)集装箱及 RIT(紧急救援小组)训练场等现代化设施集群,可精准还原客厅、厨房、狭小密闭空间等多种真实火场环境。其中CFBT设施可实现20余种战术实训,RIT训练场则重点强化团队协同搜救与破拆能力。“直面真实火险考验,才能练就本能反应。”参训消防员方舟说。
示范引领效应已辐射四川,“酒城红麒麟”已先后承办省级示范培训2期、总队级教学3次、支队级攻坚培训2期,培育骨干756人次;通过“1+5”帮带机制与“小班教学”,培养基层小教员258名,带动泸州市自主培训超1200人次,实现专业技能从“骨干持有”到“全域覆盖”的质效跃升。
媒体记者体验室内烟火救援后与消防员合影留念。记者 刘忠俊 摄
林刚表示,泸州消防将持续优化实训课程体系,让每一名消防员在真烟真火淬炼中练就过硬本领,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消防屏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