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戏曲演绎红色经典 高校思政课堂焕发新活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常城 郭可慧 饶容彪 郭子畅)11月10日,武汉工程大学图灵报告厅内掌声响起,百余名师生、剧院及企业代表共同观看了一堂特殊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这堂课以融合剧场《人间义》的形式,呈现了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联合推动的“戏剧+思政”教学改革新进展。

思政课如何打破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壁垒,实现从“入耳”到“入心”的跨越?武汉工程大学此次创新实践给出了答案。学院针对部分学生对宏大历史叙事感到抽象、对传统授课模式接受度不高的现实挑战,精准引入与教材内容高度契合的汉剧《人间义》。该剧以“侧面勾勒”手法,通过施洋烈士夫人郭秀兰及媒婆、艄翁等普通人的视角,点滴还原了施洋烈士探索真理、捍卫民权的一生。

舞台上,艺术创新与思政教育实现了深度融合。剧目采用汉剧、楚剧“两下锅”形式,汉腔楚韵交织回荡。极简舞美成为亮点,四位演员凭借身段转换和道具微调,塑造出多个鲜明角色,生动诠释了“何须识他英雄面,且看春风换了人间”的题旨。这种通过普通人视角展现英雄情怀的叙事,凸显了“人间义”的普世价值,让历史细节变得鲜活可感。

“以往讲工人运动史总觉得抽象,今天看到施洋烈士的事迹通过戏曲演绎出来,那些历史细节突然变得鲜活可感。”2024级硕士研究生欧一珂道出了现场学生的共同感受。为实现艺术与知识的平衡,联合教研团队确立了“思想性优先、艺术性支撑、适配教学时长”的筛选标准。主讲教师兰洁通过课前铺垫、课中引导、课后延伸的教学设计,确保知识传递不走样、思想引领不偏移。学生张洋洋表示:“舞台上的每一幕都能对应课本里的历史背景,比单纯看书印象深刻太多。”

“这堂思政课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成功尝试。”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金诗灿评价道。剧目紧密衔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早期工人运动发展”等教材核心内容,将施洋烈士领导工人罢工的事迹与课本知识点有机融合。

地域赋能是本次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湖北是汉剧、楚剧的故乡,也是施洋烈士革命活动的主要地域。“家门口的英雄故事”通过“家乡的戏”演绎,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与认同感。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班学员刘欣在笔记中写道:“这节思政课让我明白了,思政教育不必局限于书本,从地方文化中挖掘红色资源,也能够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亮表示,该剧“将家国情怀与斗争精神通过沉浸式演绎具象化,让抽象的思政道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体验”。校党委书记李志旭认为,此举找到了“思想引领”与“青年需求”的结合点,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挖掘更多本土红色资源与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系列化、常态化的红色戏曲思政课程,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戏曲演绎红色经典 高校思政课堂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