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全国农商互联大会400余家企业晒好物 太空香米饱满细长清香独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云

扫码点单,一分钟,机器人咖啡师就能做出一杯香浓的现磨咖啡;开袋加热,三分钟,在家就能吃到堪比餐厅风味的蒜蓉小龙虾……

11月12日至13日,2025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的400余家企业齐聚一堂,其中湖北企业占一半以上,集中展示新产品、新技术,不仅搭建起产销对接的大平台,也为农业产业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

健康消费成主流

“瘦身肥鱼”现场签下大单

展销会现场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特产琳琅满目:宜昌肥鱼、潜江小龙虾、平遥牛肉、龙口粉丝、盘锦大米、吉林长白山人参……一个个熟悉的地标产品纷纷亮相,香气四溢,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品尝、询问。

不少商家挂出“纯绿色、无添加”的招牌,这背后,是消费者偏好的显著转变:人们不再一味追求“更大、更甜”,而是转向“更新鲜、更健康”,这一趋势在本届展会的采购订单上得到了直接体现。

在宜昌肥鱼展台,一份日销3万斤的订单刚刚与上海中浦智慧城签约。这可不是普通的肥鱼——“我们卖的是‘瘦身肥鱼’。”宜昌市肥鱼协会副秘书长覃君兰介绍,这些鱼经过清水养殖,减了脂、增了肌,肉质紧实,脂肪含量也低。“目前客户指定要2—3斤的‘瘦身肥鱼’,如果市场反馈好,日销量有望扩大到8万斤。”

来自黄冈的艾草养生类产品受到众多客户关注,湖北蕲艾古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一之说:“除了艾条,艾草经过加工已经衍生出1200多款产品,涵盖日化、医疗、保健等领域。” 艾灸贴、艾叶卫生巾、艾草精油……活动现场体验区人气爆棚,引来参观者纷纷驻足试用。

据初步统计,本次展会已有34家企业与采购商在现场完成签约。

科技赋能产业链

“太空香米”每斤卖到300元

行走在展区之间,科技型企业已深入农业全链条,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农业场景,为传统农产品注入升级活力。

一台来自深圳的“机器人咖啡师”被观众层层围住,约2平方米的透明操作亭内,机械臂灵活抓杯、萃取咖啡、旋盖贴标,伴随咖啡机的嗡鸣声,不到两分钟,一杯现磨咖啡便从出餐口送出。

“需要接上下水吗?能做多少种咖啡?”恩施参展商陈功铭上前询问,灵犀咖啡商务经理杨心语回应:“内置4桶纯净水,可连续制作超过200杯。我们拥有50多种饮品配方,除咖啡外,也支持奶茶、果汁等,走大众路线,单杯定价9.9元至13.9元,二代机器人售价9.8万元,目前全国已有70多家机器人咖啡馆投入运营。”

“这要比开传统咖啡馆成本低得多。”陈功铭说。

不远处的湖北金广农业展台同样科技感十足。蔚蓝色礼盒上印有白色宇航员图案,里面装的是名副其实的“太空香米”。公司销售总监陈鹏拿起一包米介绍:“我们的稻种曾随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太空中的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殊环境,能引发地面难以实现的有益诱变,使稻谷更细长饱满,还散发独特清香。”

他说,除太空育种外,种植过程也全程践行原生态绿色标准,不使用农药,从而保障高端大米的纯粹品质。“目前这款太空香米售价为每斤300元,是我们以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果。”

即食风潮迎升级

“从田间到餐桌”距离不断缩短

在当前物流高速发展、网络零售持续扩容的背景下,农产品如何精准响应市场,实现从“产得出”到“卖得好、吃得好”的跨越?

本届展会上,即食化、便捷化已成为农产品深加工的突出趋势。从“原料输出”转向“食品呈现”,农业产业链不断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让地道风味轻松走入千家万户。

荆楚优品馆内,麻辣与蒜香交织扑鼻——潜江小龙虾展位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潜江楚虾王食品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昊楠介绍,公司在每年虾肉最饱满的旺季进行标准化加工,采用锁鲜包装与复合调味工艺,简单加热即可还原现烹口感。“除了经典蒜蓉、麻辣味,我们还推出蒜薹、柠檬等新口味,年销售额已突破1.2亿元。”

“来碗面皮!”陕西展区里,一碗碗擀面皮经微波加热1.5分钟,加入地道料汁,瞬间醋香扑鼻、口感筋道。同样受欢迎的,还有空气炸锅一分钟即食的湖南臭豆腐、开盖即饮的燕窝银耳羹,以及加热后香浓软糯的洪湖藕汤。

显然,一批农企正从“原料供应商”向“食品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借助锁鲜技术、调味研发与便捷物流,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赋予农产品新的消费场景与产业价值,展现出“小特产”背后的“大食品”格局。

这一趋势背后,是流通渠道的深度融合与市场规模的稳步提升。追溯云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余意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4%,预计全年总额将接近8400亿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全国农商互联大会400余家企业晒好物 太空香米饱满细长清香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