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莫让助农流量,沦为一场喧嚣的“烟花”

近日,年轻干部为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在短视频平台“赤膊上阵”引发热议。这一打破常规的助农举动,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社会公众关于干部形象、助农方式与流量运用的层层涟漪。它既展现了干部打破常规的担当与创新,也折射出对流量本质的求索与对过度娱乐化的隐忧。

这一出格之举,彰显了年轻干部勇于破局的担当与创新。在传统认知中,干部形象往往是与严谨稳重画等号。而今,年轻干部以略带“出圈”的方式,从办公室走到镜头前,从幕后工作者转变为“网红”代言人,这不仅是对传统行政思维和工作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更是当代年轻干部主动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借助新媒体思维数商兴农的创新尝试。年轻干部大胆展示健美身材,看似秀的是自己的身材和颜值,实则展现的是扎根泥土、奋发有为的青春力量。面对农产品滞销、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困境,这种创新尝试巧妙借力网络热点,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农产品销量,切实提升了农民收入。这让我们看到,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干部既可以是背后运筹帷幄的指挥者,也可以是冲锋在市场一线的“代言人”。

在喝彩之余,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如何将“流量”转变为“留量”。短视频平台的热度与推广让助农干部的“流量”激增,但流量来的快,去的也快。助农的真正目标,不应止步于一时的话题爆红和短期的销量暴增,而在于如何借助流量窗口,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民收入。当“流量”不期而至,当关注度骤然提升,我们必须认真审示:农产品质量是否过硬?供应链与运输链是否完善?售后服务能否跟得上?更重要的是,能否借助这一波“流量”,把“尝鲜”客户转化为“回头购”忠实客户,能否再深挖产品背后的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助推乡村文旅产业全面发展,这些问题更值得深思。在新媒体短平快的背景下,唯有苦炼内功,做好长久规划,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才能让“流量”真正赋能产业链,实现销量从“爆红”到“长红”的跨越。

创新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年轻干部的探索之举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吸引流量的同时,若将焦点过度集中于个人表现,可能导致助农初心被娱乐喧嚣所湮没,使严肃的经济发展议题沦为浅薄的网络谈资。这不仅无助于农产品品牌建设,还可能引发对干部形象和政府公信度的质疑。创新必须有度。要让这种探索行稳致远,既需要外部规范,也需要内在提升。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与引导,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审核把关,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专业化培训,指导干部合理运用新媒体思维进行流量运营、品牌传播,同时建立创新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创新者保驾护航。

创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流量是起点而不是终点。我们乐见更多年轻干部大胆尝试的勇气与为民服务的赤城,但也要时刻保持清醒,莫让助农流量沦为一场转瞬即逝的“烟花”。唯有把握好创新尺度,坚持内外双向发力,才能让流量回归理性,让关注沉淀为口碑。如此,创新才能真正服务群众,流量才能切实转化为留量。年轻干部的探索创新之路,既需要掌声鼓劲,也需要指南针方向指引,这既是对干部担当的期许,也是对乡村振兴的负责。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舒美(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莫让助农流量,沦为一场喧嚣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