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鄂州市杨湾街口,熟悉的“陀螺”又开始了他一天的旋转。辅警李超,这位在车流中坚守了近十年的39岁汉子,以其“口不停言、手不停挥、脚不停跑”的独特风格,早已成为鄂州一道动人的风景线。从“陀螺哥”到新近的“鸡排警哥”,这些由市民亲切赠予的绰号,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位普通辅警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他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是一场关于敬业与热爱的双向奔赴,值得我们为之驻足深思。
“陀螺哥”的流量密码是什么?无独有偶,他与近期爆火的“鸡排哥”形成了奇妙的呼应。答案,或许就藏在他们共有的那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纯粹里。李超那被专业人士点评为“不规范却高效”的手势,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与路况、与行人最急切的沟通;他那句“要将行人护在自己身后”的朴素哲学,是责任担当最生动的体现。他们让我们看到,在平凡的岗位上,将一份工作做到倾注热爱、做到忘我投入,本身就是一种耀眼的光芒。在步履匆匆的今天,这种源于生活、扎根泥土的蓬勃生命力,恰恰击中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对敬业精神的由衷敬佩,以及对积极生活态度的深切渴望。
“陀螺哥”的走红,是一次成功的无意识“公众沟通”。他的价值,不仅在于保障了路口畅通,更在于他为基层执法队伍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全新启示。他让我们看到,严格的交通管理与充满人情味的服务并非对立。一个基层执法者饱满的工作状态,本身就是最好的形象宣传;他每一次将行人护在身后的下意识动作,胜过千言万语。这提醒我们的宣传与执法部门,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条条框框的宣教,而是执法者在街头巷尾所展现出的专业、敬业与真诚。
更进一步看,“陀螺哥”的走红也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引领注入了暖流。当千万网友被一位普通辅警的坚守所打动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强大的、自下而上的社会共识正在形成,人们发自内心地崇敬实干者、礼赞奋斗者。我们的社会激励机制,正应当敏锐地呼应这种共识,让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李超”们,不仅能收获网络点赞,更能获得来自制度与社会的实实在在的认可与尊崇。
正是在这种共鸣中,李超那份面对现实压力仍“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坚守,以及他将辅警工作视为实现价值舞台的信念,为我们提供了最具象、最动人的价值引导。他用实际行动告诉社会,劳动的尊严、敬业的价值从未褪色。这种源自平凡坚守的榜样力量,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每一次不知疲倦的旋转,不仅是在疏导交通,更是在为我们的时代精神,注入最坚实的温暖与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田可昭(梁子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