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满延敏、甘飞雄)10月31日,来凤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实施了“介入栓塞术”,实现了此项高难度技术在县域内“零的突破”。
患者刘女士近一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她来到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并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其患有“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来凤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大内科主任张承中介绍,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通俗来讲,就是负责为心脏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与负责回收全身缺氧血液的肺动脉之间,错误地形成了一条或多条异常的“短路”连接(即瘘管)。
“这条不该存在的‘隧道’,会导致一部分富含氧气和营养的动脉血,没有去滋养心肌,而是直接‘抄近路’流入了肺动脉。”张主任解释道,“这不仅会造成心肌本身的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胸闷,还会增加肺动脉的压力和心脏的总体负担,长期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来凤县人民医院高度重视,经过全面评估和充分预案,团队一致认为,采用微创介入栓塞术是当前最佳治疗方案。
手术当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精确引导下,手术团队通过患者手腕部仅有米粒大小的穿刺点,将一根细如发丝的微导管,犹如“穿针引线”般精准送达深藏在心脏的异常瘘管内。
随后,通过导管将栓塞物质置于瘘管的关键部位,成功实现了对异常通道的“精准封堵”。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异常血流分流完全消失,被“盗走”的血液重新回到了正常的冠脉轨道,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 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朱兴彪主任表示,“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之前胸闷气促的症状得到了立竿见影的缓解,患者和家属都非常满意。”
如今,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介入栓塞术在来凤开展,不仅免除患者奔波省城大医院的辛劳,更证明了该院在攻克心血管疑难杂症方面的技术实力日益雄厚,也践行了“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