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汉阳墨水湖。
武汉远洋里古今交融。
汉阳鹦鹉花园小区“成片”加装电梯。
汉阳的花田花海如梦似幻。
汉阳区
汉阳楼市,又火了。
10月26日,汉阳城更·花木深开盘“日光”,销售额过亿元。
“今年1月至10月,汉阳区新房住宅成交8081套,成交面积94.7万平方米,排名武汉第一。”汉阳区住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汉阳涌现多个“日光盘”——
6月,金地·大成乐府开盘即清盘:
8月,汉阳·澍成为“首次看样板间要排号的楼盘”,一房难求:
9月,金茂樾满晴川继金地·大成乐府之后同样“日光”,并创下平均1分钟成交2套房源的纪录。
从楼市火爆,看城市更新。
近年来,汉阳区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将产业、交通、生态、安全、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不断融入汉阳发展的顶层设计,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如今,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宜居宜业新汉阳”有颜又有料,交出“十四五”亮眼答卷。
共融共生 留住千年古城的根
地处汉阳古城的金茂樾满晴川,毗邻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显正街;
走进汉阳·澍,随处可见以武汉中心城区最老的古树——汉阳树为灵感的创意设计;
还有汉阳城更·花木深,距离正在改造升级的汉阳卷烟厂仅一步之遥……
汉阳古城、显正街,是历史文脉;汉阳树、卷烟厂,是城市记忆。
如今,它们在城市延续,与城市共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城市脉络。
“知所从来,留住城市的根和魂。”有专家表示,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应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基础上植入新功能,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汉阳,正是这样做的。
“十四五”期间,龟山公园、古琴台完成修缮,晴川阁开放夜游,知音文化旅游区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龟北片区的汉阳造文创园启动建设;武汉动物园焕新归来,汉阳树公园开门迎客,汉阳卷烟厂启动改造,为武汉人送上一波又一波“回忆杀”。
3年前,汉阳古城城市更新进一步深化,启动1800米汉阳古城文化轴建设,打造多个景观节点,古今交融。
如今,在汉阳古城文化轴的起点,漫步武汉远洋里,一边是归元禅寺,飞檐翘角、寺钟声声,一边是时尚街区,窗明几净、琳琅满目;行至终点,走进“武汉之眼”城市文化展览馆,登顶观景平台,极目远眺,长江奔流,按一下快门,即可与龟山电视塔、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鹦鹉洲长江大桥等城市地标同框。
“选择在汉阳安家,看中的就是这里的文化底蕴。”今年9月,家有二宝的武汉医生林先生和爱人一起,定了一套金茂樾满晴川139平方米的新房。
以人为本 老房子也是好房子
无论新房子、老房子,都能变好房子。
今年4月,以“成片推进”创新模式推进的2025年汉阳区老旧小区首部电梯加装工程,在鹦鹉花园小区启动。
该小区建成于1998年,共有46栋楼,住着近3000户居民,约七成是老年人。
“小区位置蛮好,离汉阳江滩近,交通生活也都便利,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没电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起,小区开始推进电梯加装工作,历经7年努力,已陆续加装完成了20部电梯,目前正在全力推进20台电梯的加装工作。
“以后回家,再也不用哼哧哼哧地数台阶啦!”家住8楼的刘先生笑着说。
“近5年,汉阳区共为25个小区加装100部电梯。”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汉阳区累计投入资金超10亿元,完成95个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建筑面积超25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3.5万户。
与此同时,汉阳区加速织密路网,建停车场,治理湖泊,拓展绿地,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十四五”期间,琴台大道焕新升级,知音大道全线贯通,晴川大道亮相央视国庆特别节目,新建改造道路94条,里程数超60公里,总投资近84亿元,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建成停车泊位7万个,充电桩2万个,集中式充电站31个,立体停车楼3座,有效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问题;
累计投资约8.3亿元,提升改造南岸嘴、汉阳江滩,连通汉阳碧道,建成杨泗港都市T台,墨水湖、龙阳湖、月湖、莲花湖水质稳定,碧波荡漾;
因地制宜增绿添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武汉中心城区首位。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汉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建成378个小区“红色驿站”、130个“阳小驿”暖心服务站,创建了73个“友好小区”和20个“美好家园”小区,新时代“枫桥经验”汉阳实践不断深化,获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区”。
串联资源 享高品质生活空间
生活圈、健身圈、养老圈……
翻开汉阳区“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报告,一个个便民圈,圆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一个个向往。
美食——打造十升路美食街等3条特色美食街区,鹦鹉巷子获评省级特色商业街区。
休闲——琴台大剧院、音乐厅年均举办演出400场以上,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建成,武汉戏曲艺术中心落户,开心麻花剧场开业,武汉冰雪中心、拓高乐城市体育娱乐中心精彩亮相,龙阳湖低空飞行营地、长江北岸空游航线等项目带来“水陆空”立体文旅体验。
健身——建成张之洞、玫瑰、四新、向阳等6个体育公园,数量位居武汉第一,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超292万平方米,共有体育场地253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5平方米,稳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消费——引入武汉中心城区首座奥莱MALL方圆荟·奥特莱斯,华中最大山姆会员店落户汉阳国博片区,钟家村商圈新增LUSSLOOP潮奢云铺、DRUNKBAKER等华中首店,远洋里一期开街引入60余个创新品牌。
教育——新建陶家岭小学、墨水湖中学、燎原高中等12所学校,改造钟家村小学等7所学校,新增学位2.52万个;新开办28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1万余个。
医疗——武汉市第五医院妇儿院区、汉阳医院新综合楼、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二期、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二期)陆续建成并投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达453家,较“十三五”末增长26.5%。
养老——建成1个区级养老中心、7个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及120余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0个托老驿站为老年群体提供多样休闲娱乐、日间照料、适老产品租售等服务,连续3年养老服务满意率测评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如今,在汉阳,住房已不再是孤立的建筑单元,而是串联多元资源、人文关系,满足多样化生活需求的枢纽和载体,其背后的逻辑是努力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我喜欢中国,喜欢汉阳。”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郑钦文的父亲,在汉阳区二桥街道开了一家网球俱乐部,一位来自白俄罗斯的外教,将家人也一起带来,并希望能加入中国国籍。
“近10年,全区净增人口25万人,近5年,吸引落户留汉大学生超10万人。”汉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更新,更新的不仅是城市面貌、城市气质,更是城市血液、城市内生动力。“以什么样的城市态度来吸引人、留住人,可能成为决定未来城市兴衰的一个真正关键因素。”
数读汉阳“十四五”
◎ 体育公园数量居武汉第一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 交通畅达率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 养老服务满意率测评连续3年排名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 大城管考核连续3年(2022年—2024年)排名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 改革事项入选国家级、省级改革事项名单数量居武汉第一
◎ 区属国企营业收入、已交税费排名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文:黄璜 杨荣蓉 岳宁
图:刘虎成 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