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让“种子”开出实干之花

“党员就要像一颗种子,撒到大山里,就应该帮老百姓谋出路。”罗官章扎根鄂西大山49年,用一生践行的誓言,恰似一粒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发芽、结果,滋养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林。日前,武汉市首次召开全市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这份“种子精神”嵌入干部干事创业“四气”精神中,必将升腾发展气场,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任务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罗官章的“种子精神”,是“小干部干大事业”的豪气之源。退休前,他是乡镇干部;退休后,他是大山里的“扶贫愚公”。没有惊天动地的职位,却有改天换地的决心。仅凭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他在高山上坚守800多个日夜,攻克天麻人工繁殖技术,带领一大批贫困村民富裕起来,累计为农民增收1.8亿元。这正是“小干部”的大境界,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罗官章为镜,把“螺丝钉”精神化作“创大业”的豪气,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民生服务的窗口前、攻坚克难的战场上,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信念,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大事业。

罗官章的“种子精神”,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勇气之基。100多次试验失败,罗官章的扶贫路布满荆棘,但他从未退缩,“只要能让乡亲们富起来,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这种不畏艰难、敢闯敢试的劲头,正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生动写照。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乡村振兴面临新挑战,民生诉求呈现新特点,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不可或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传承罗官章“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把困难当作成长的“磨刀石”,把问题当作破局的“突破口”,像他扎根大山找生路那样,沉到一线找办法,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实干行动回应群众期待,让勇气在实践中淬炼,让难题在坚持中化解。

罗官章的“种子精神”,是“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之魂。罗官章的事迹被广泛赞誉后,没有躺在荣誉簿上止步,而是继续深耕大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牵挂着乡亲们的收成。这种“闻誉不骄、初心不改”的定力,正是“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核心要义。表扬是肯定,更是鞭策;荣誉是光环,更是责任。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罗官章为标杆,把群众的认可、组织的表彰化作前行的动力,而非懈怠的资本。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志气,在鲜花和掌声中坚守为民初心,在赞扬和肯定中追求更高标准,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细细打量,让每一份成绩都实打实、沉甸甸。

罗官章的“种子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之本。他把大部分退休金用于试验、送种子,去世后银行卡仅余38.83元,用一生诠释了“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种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境界,正是“功成不必在我”的生动体现。发展是一场接力赛,不是独角戏,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传。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学习罗官章“埋首干事、不问功名”的大气,把个人价值融入集体发展,把眼前成效汇入长远蓝图。在乡村振兴中,不贪一时之功;在民生改善中,不图一时之名,甘做铺垫之事,甘当幕后英雄,让“种子精神”代代相传,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一颗种子,扎根大山,能撑起一片希望;一种精神,融入血脉,能凝聚磅礴力量。罗官章的“种子精神”与“四气”精神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共同构筑起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坐标。让我们以“种子”自勉,以“四气”赋能,把初心刻在行动上,把使命扛在肩膀上,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实干之风蔚然成风,让发展气场持续升腾!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董亚娟(武汉经开区)

责编:詹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让“种子”开出实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