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让银龄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金钥匙”

在九九重阳,登高望远、敬老孝亲的氛围溢满街巷之时,我们更应看到,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离退休党员超过2000万。他们曾长期扎根基层,熟悉社情民意,拥有法律、教育、医疗、工程等多元专业特长,在群众中威望较高,堪称基层治理“沉睡的宝藏”。随着社区“微更新”“微治理”任务加重,专职人员已力不从心。此时激活银龄党员力量,让他们从“被服务者”转为“服务供给者”,既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礼赞,更是盘活治理资源、推动治理升级的“金钥匙”。

党建引领,把银龄党员织进治理“最后一米”。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核心引领作用,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银龄党小组”三级组织链条,将支部建在网格上,让党员亮在楼栋里,把服务做在民心处,把分散的“银发精英”重新编入组织体系。内蒙古赛罕长乐宫社区建立“网格党支部+专职网格员+楼栋长”工作机制,退休党员担任楼栋长,与网格员混编作业,动态掌握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情况,开展飞线整治、安全巡查、政策宣传,2024年解决居民诉求235件,隐患整改率100%——“银龄资源”由此转化为“治理资本”,红色经纬越织越密。精准建库,让“银发人才”与社区需求精准匹配。开展“银龄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社区内银龄人才情况,把退休法官、医生、老支书、水电师傅、园艺达人等纳入人才库,一人一档,动态更新其专业、技能、威望、可服务时段,形成“社区所需”与“银龄所能”双向匹配的数据库。陕西西安雁塔区把25名老教师精准对接到公益托管班,周一至周五每天4小时轮值授课,暑期服务儿童1600人次,实现了人才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充分发挥了“银发人才”的作用。

编队入格,把“银发力量”拆成一支支常驻小队。依托“党建+特色党小组”,根据社区需求组建邻里调解、普法宣传、文明督导、治安巡逻、关爱帮扶等五类志愿队,将其嵌入矛盾调解、平安建设、创文创卫等治理场景。济南平阴县“银龄解忧工作室”已让237名退休干部党员化身“和事佬”,累计化解民生事项1278件,群众满意率超过95%。各地推进“时间银行”制度,让银龄志愿服务的积分可兑换健康体检、家政服务等,消除“今天帮人、明天谁帮我”的顾虑,使银龄志愿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代际协同,让“银发智慧”与“青春动能”同频共振。“党建+银龄”模式能撬动代际协同,产生最大附加值。邀请资深老党员、老专家、非遗传承人等走进第二课堂,为孩子们传授传统节日、红色故事、手工技艺、心理辅导等知识。同时,老专家带队青年志愿者一起服务社区,如北大“春燕行动”中,83岁的医学老教授与90后医学生结成对子,口述医学史并传授医患沟通技巧;重庆大学老科协文正鑫教授则率研究生志愿队进车间,为智能控制难题“把脉开方”。通过老党员带青年志愿者、老工匠带“小创客”、老战士带中学生等方式,实现经验与活力的双向奔赴,形成“银龄—中年—青少年”三代同堂的治理共同体。

长效机制,从“情怀驱动”变“制度驱动”。余热长燃,需制度添柴。政府出台《银龄志愿者管理办法》,提供服务补贴、意外保险、法律援助等保障;基层动态更新“银发人才库”,评选“银龄之星”,给予社会认同;高校、律所、医院联合开设“银龄大学堂”,提供调解技巧、智能设备、急救技能等培训。北京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将“认证”落到实处,退休武术教练李俊峰通过平台注册、审核、学员打分后成为志愿教师,课时积分可兑换体检、家政等服务。这些举措让银龄力量从“个体发光”走向“群体循环”。

“党建+银龄”模式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带来了新气象。当银色人才成为治理第一梯队,我们就能在社区的点滴变化中,真切触摸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温度。未来,要让“银龄工作室”像“红色驿站”般普及,让“银龄智库”像“流动党员党支部”般常态化运行,让“夕阳红”与“党旗红”交相辉映,共同绘就千家万户的幸福图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瑞华(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让银龄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