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刘雪松 通讯员 刘安东 都承华)金秋十月,汉江之畔的古城襄阳,迎来了一场属于湖北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盛会。10月28日至30日,由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总工会联合主办,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总工会、湖北文理学院共同承办的2025年湖北省首届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竞赛顺利举行。经层层选拔,来自全省各市州的105名优秀社会工作者齐聚这座侠义之城,切磋技艺、互学互鉴。
搭建平台 比学赶超强根基
作为湖北社会工作领域首次举办的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赛事自9月启动以来就备受关注。全省17个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的261支队伍、783名社会工作者踊跃参与,覆盖了乡镇(街道)、村(社区)、社工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医疗机构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的坚实基础与蓬勃活力。
竞赛以“培育社工人才 服务支点建设”为主题,内容严格对接国家职业标准、紧密结合湖北实际,设置理论知识考核、案例分析、项目路演和项目展示等4大模块,全面检验选手的专业功底与创新能力。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武汉、襄阳、黄石、鄂州等地的10支队伍、30名选手进入决赛并分获团体、个人奖项。
这场在襄阳举办的赛事,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展示、交流和提升平台。来自黄石的参赛选手佟淑娟感慨:“从赛场布置到赛事组织,都特别专业、细致,完全能感受到‘首届大赛’的分量,让我们外地选手感到特别温暖。”
多维竞技 实战淬炼展能力
三天的赛程紧凑有序,各个环节精彩纷呈。案例分析现场,选手们沉着应对情境、迅速剖析问题、设计介入策略,展现出扎实的实务能力。项目路演环节,各代表队“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规定时间内清晰阐述项目理念、展示实践成果。
襄阳“愈见天使”队探索建立全周期服务链,让医患关系从冰冷走向温暖;武汉汉阳“知音”队通过“五步赋能”路径,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黄石“益同烟火”队则通过构建“五共”机制,推动商居关系从对立走向共建;鄂州社区“筑梦人”队通过引导居民自主协商,实现治理模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荆州市“萤火虫”代表队以关爱城乡结合部学生心理状况为切口,构建“预防-干预-发展”三级干预模式,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些创新实践,反映出全省社会工作者精湛的专业素养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用心用情 关爱凝聚践初心
“这份荣誉是激励,更是责任,将不断提醒我永葆初心,恪尽职守。”作为个人一等奖获得者,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阳光队的赵丽娟多年来始终坚守在精神康复领域的一线,比赛中,她和团队分享了以“多元共愈”为核心,深入探索康复者社会融入之路的故事。
围绕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咸宁“邻聚幸福”志愿服务队通过“社企联盟+银色物业”的治理实践,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纠纷下降80%、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5%;聚焦困境儿童,孝感“青禾”社工联队通过专业介入,帮助15名困境儿童重拾生活信心、回归正常生活;发动村民自治互助,恩施“转转工”帮帮团复兴传统互助文化,引导5000名村民每年开展互助服务超5万人次、户均节省雇工费2000元……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正是社会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写照。
赛场之外,真情流动。来自襄阳社会工作系统的5名基层干部,深情讲述了在基层治理、新兴领域党建等工作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根据湖北文理学院赴藏支教团队事迹改编的《最美的格桑花》情景演绎,生动再现了大学生情系高原、支教西藏琼结、促进汉藏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发自真情的讲述与高度还原的演绎,引发了评委和选手们的深深共鸣。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基层治理、关爱“一老一小一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聚力赋能 砥砺奋进启新程
“本次竞赛,无论是赛程设置、后勤保障还是现场服务,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赛场上,湖北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所展现出的扎实专业基础与创新实践能力,令人欣喜。”评委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教授徐道稳在点评中指出,“竞赛的意义绝非是为了排名,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行业标杆、引导专业方向,推动整个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参赛选手纷纷表示,本次大赛既开拓了视野,又提升了能力,更增强了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荣誉感,未来将把比赛收获转化为服务群众的举措,在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截至目前,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超11万人,持证社工8.2万人,高级社会工作师36人。近年来,湖北扎实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社会工作服务成效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广泛认可,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已逐渐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助力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
暖心服务,专业筑梦。专业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理念如同一颗种子,在每一位社会工作者心中不断生根发芽,必将推动全省社会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在荆楚大地上持续书写凝聚服务群众的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