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商共建支点对话会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孝武 通讯员 马婷婷
10月29日上午,第七届楚商大会在武汉隆重开幕。在开幕式后举行的“楚商共建支点交流对话”环节,来自上海、广东、重庆、海南、河北等五省市湖北商会的会长齐聚一堂,就楚商共建支点展开深度讨论。
主持对话会的湖北省楚商联合会秘书长蹇宏在总结对话会时感叹,“楚商回乡共建支点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正如湖北省楚商联合会会长陈东升所说,今天的湖北就是当年的沿海,这是中国高质量发展带给广大楚商的新机遇。
向新同行,让家乡与时代同频
上海市湖北商会会长、上海国鼎集团董事长张国雄曾在上海经商33年,从原来传统的建筑工程打桩开始,再到后来走上依托科技发展的道路,他深知创新的重要。
“我在2021年回到家乡黄冈投资的时候,发现本地的碳酸钙资源大量被用于民用建筑当石头卖了,而在日本、德国、美国碳酸钙都是作为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材料的。”张国雄介绍,在这种情况下,他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作,让家乡的传统产业走上了科研创新发展之路。张国雄投资1600万元购买了10个核心专利,通过纳米碳酸钙技术和氢氧化钙技术,让碳酸钙的价值不仅增加了5-20倍,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问题,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重庆市湖北商会会长、重庆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余亚军深有感触地说,企业家的观念不能落后,要紧跟市场。美利信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他认为,湖北要建成支点,湖北企业就要紧扣市场发展的步伐,抓住创新这个关键,不断向新的市场转型升级,不断地向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突破。
回乡共建,让楚商与家乡同心
广东省湖北商会会长滕华国说,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打拼的湖北人有500多万。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所以拥抱变化的速度是特别快的。正是看到了家乡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近几年来广东楚商回家乡投资成为一种潮流——90%以上的广东楚商在家乡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投资。在广东感受市场、资本、技术最全最快,在家乡湖北有广阔的市场腹地,有充沛的人才资源,很多返乡投资兴业的广东楚商都做得风生水起。第七届楚商大会,广东组建了60多家企业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要到家乡17个市州考察投资。下一步,广东省湖北商会还会通过商会和校友会联动,把更多大湾区的企业引回精神家园、湖北老家,为湖北建成支点作出贡献。
重庆市湖北商会会长余亚军介绍,他自己的企业在襄阳投资了15亿,最近还将投资汽车加油器项目,把半导体的设备投在家乡,目前正在洽谈对接之中。余亚军说,近年来重庆市湖北商会一直在号召在渝楚商回乡共建支点,不仅仅是投资回报家乡,还要在朋友圈做家乡湖北的推广大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家乡招商引资。
引领赋能,和家乡企业共建支点
河北省湖北商会会长、河北彰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明朗在河北创业26年。他深有感触地说,未来的企业家要么是科学家,要么是懂得用科学知识、用新技术打造新企业的企业家。因此,在返乡共建支点的大潮中,在外地打拼的楚商要发挥引领和赋能的作用,通过行业的引领,通过所在地和家乡优势的互补,把会员产业和湖北的产业紧紧联结在一起。
海南省湖北商会会长、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刚是一位拿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企业家。他说,海南自贸区今年将封关运作,在海南的楚商企业将利用好海南自贸港,积极为湖北企业出海提供帮助,为家乡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