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欢聚长江边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演艺+”融合,文旅发展新引擎——中南六省(区)演出交流洽谈活动观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黄影

10月27日,第36届中南六省(区)演出工作交流暨项目洽谈活动在武汉举行。围绕“探索‘演艺+’融合模式,促进文旅商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来自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六省(区)的文艺院团、演出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创新发展之道。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演艺+”融合,已成为文旅发展的有力“新引擎”。活动中,6家单位分享了在“演艺+”方面的创新与成功经验。

”文旅演出不只是一场演出”,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余涛以“知音号”项目为例,阐释了这一核心理念。作为武汉文旅名片,“知音号”年均演出360场,复购率高、团队购票比例低,成功关键在于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设计——通过”起、承、转、合”的戏剧结构,游客从观众转变为”船客”,在108个角色的碎片化叙事中照见自我,在长江夜景与戏剧时空的交融中完成情感升华。“知音号”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场与城市、与自我对话的仪式,奠定了沉浸式文旅演艺的行业标杆。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位于河南郑州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如今人气颇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文旅营销中心品牌总监刘凯鹏介绍,戏剧幻城以21座剧场、近800分钟剧目的规模,通过《李家村》《火车站》《幻城》三大主剧与18部微剧,将厚重的中原文化转化为鲜活的生命故事。截至今年10月,累计观剧人次达5500万,其中80%为省外游客,85%为年轻观众,成功实现了”戏剧大众化”与以剧引客。“剧目持续更新、内容不断生长,使幻城成为连接剧场内外、激发文化探访的文旅枢纽。”刘凯鹏介绍。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韶山湖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最忆韶山冲》项目,通过AI互动、4D动感场景等科技手段提升观演体验,好评率超90%,青少年观众占比提升至41%。基于此,项目联动18家研学机构推出的“演出+思政课堂”产品也颇为火爆,今年已接待跨区域团队128个、师生6万余人。

广州大剧院总经理霍建华介绍,该剧院通过”内容创新+业态拓展”,构建了”演出+培训+文创+商业”的生态链,实现营收多元化。其中,创新性地通过”票根经济”串联文旅消费,实现跨省观众占比13%,催生了”为一部剧,赴一座城”的观演潮流。

广西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佳璐介绍了”跟着演出游广西”的成果——通过”本土创排+外部引进”双轮驱动,打造《柳柳州》等原创剧目,引进《丝路花雨》等顶尖演出,全年落地演出超80场。通过推出”演艺消费专属卡”等惠民举措,带动消费3600余万元。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与一流场馆设施,海南班歌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近年成功运营了张杰、张艺兴等明星演唱会和大型音乐节。该公司总经理陈志特别介绍,海南的”极简审批””绿色通道”等高效服务机制,为“演艺+”融合提供了良好环境,将助力海南从”演出举办地”迈向”全球演艺目的地”。

交流研讨中,与会专家代表纷纷提到,随着文旅融合加速与消费升级深化,旅游演艺行业正从传统剧场模式向沉浸式、科技化、IP化方向转型,“演艺+”融合前景广阔。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智表示,推动“演艺+”深度融合,是拓展演出市场空间、增强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促进演艺与旅游、科技、商业、餐饮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场景化的演艺新业态、新消费,让演出从传统的剧场空间走向更广阔的城市街区、旅游景区、商业综合体,融入百姓生活,点亮城市夜景,赋能区域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欢聚长江边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演艺+”融合,文旅发展新引擎——中南六省(区)演出交流洽谈活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