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小钥匙里的民生大温度

近日,武汉社区民警胡志红因创建“回家的钥匙”互助群、免费发放防走失定位设备引发广泛关注。一把巴掌大小的电子钥匙,不仅让54位迷失老人平安回家,更让700余个家庭免于“寻人焦虑”。这把小钥匙背后,折射出科技赋能生活的温暖光芒,是基层治理的创新,更是对“老有所安”最温暖的回应。

科技产品的价值,在于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回家的钥匙”没有炫酷的外表或复杂的功能,它精准切中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的痛点—防走失,它设计简单实用,无需复杂操作,尤其适合年龄较大的家属使用。小钥匙不是冰冷的定位设备,而是承载温度的载体,胡志红没有简单发放设备就了事,而是针对老人家属可能遇到的“操作门槛”,在抖音上不厌其烦地演示钥匙的四种模式、建互助群分享使用技巧,让科技门槛降到最低,需求适配提到最高。

“回家的钥匙”,是把群众难事当“心头事”的民生温度。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而言,老人走失是悬在头顶的“定时炸弹”,家人往往只能靠报警、查监控“大海捞针”,若没有定位钥匙,后果不堪设想。胡志红主动看到家庭的焦虑,从社区内 38 位患者“全覆盖”,到为全国 30 个省市家庭寄送钥匙,这份行动的延伸,本质是把“群众的小事”当成了“自己的大事”,让“守护”从警务室延伸到了每个家庭的日常,展现了一名基层民警的责任担当,真正回应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基层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力量。胡志红作为社区民警,并未局限于传统警务工作,而是摸索构建了一套可持续的守护机制:他记录每把钥匙的申领信息,归纳每次寻回老人的经验,用台账让服务有迹可循;他建服务群形成“民警 +家属”的互助网络,让守护从“一人做”变成 “众人帮”。胡志红的做法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思路:基层治理不必贪大求全,从一个具体问题入手,用“精细化服 +长效化机制”持续发力,就能从“解决一个问题”变成“守护一群人”,一点点的创新努力就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一把“回家的钥匙”,串起的是无数家庭的安心。胡志红说 “最动听的消息是‘老人已找到’”,这句话道出了基层工作的本质—民生工作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把每一件关乎群众安危的 “小事” 做细、做实、做长久,就能用“小行动”聚起“大温暖”,让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干(武汉经开产投集团)

责编:王舒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小钥匙里的民生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