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全民共筑网络防线 携手赋能数字生活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运转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即将于11月1日起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健全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提供了又一重要制度保障,对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网络安全绝非遥不可及的“庙堂议题”,而是紧密关联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它不局限于抵御境外网络攻击、守护国家安全机密等“高大上”内容,既关乎国家主权及发展利益,更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从“违法开户”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生活备受困扰,到精准网络诈骗令群众财产蒙受损失,从网络病毒肆虐造成数据丢失、工作停滞,到恶意软件窃取隐私、扰乱生活安宁……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无不警示我们,网络安全的失守,就意味着个体权利在数字空间的“裸奔”。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入社会运行的时代,我国拥有超过11亿的庞大网民群体,网络安全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关乎百姓福祉的紧迫课题。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离不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法治保障。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立法进程,已相继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与此同时,“净网”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黑产,连续多年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有效提升全民安全意识,一系列行动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机制持续完善、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展望未来,国家必将持续织密法网、强化监管、推动技术创新,以高水平网络安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维护网络安全,同样需要每一位网民的自觉行动和主动参与。我们应当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将“不点可疑链接、不转敏感信息、守好个人数据”内化为基本行为规范。具体而言,要养成安装使用安全防护软件、定期更新系统补丁、设置高强度密码并定期更换等良好习惯。在处理旧手机、电脑等设备时,务必彻底清除个人信息。面对来历不明的二维码、Wi-Fi热点和电子邮件附件,需保持高度警惕。一旦遭遇“开盒”、诈骗等网络侵害,要勇于并善于维权,立即截图存证,并通过12377举报热线等渠道向监管部门反映,或向网络平台投诉,必要时果断报警,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没有任何人是旁观者,我们皆是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当《办法》的刚性约束、技术的精准防控与每一位网民的自觉警惕相互融合、同向发力,当“网络安全靠人民”从响亮口号转化为日常实践,我们必能在这场关乎国家未来与人民福祉的“守卫战”中掌握主动,共享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美好,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赋能生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瑞华(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 )

责编:丁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全民共筑网络防线 携手赋能数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