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最近,这副对联火出圈。
上联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所题,下联则出自21岁的年轻人宋珂嘉之手,他凭借此联在征联活动中斩获一等奖及10万元奖金,还获得莫言的亲笔书法。
这副对联上联语言通俗而意境深远,既点出惠州作为华侨之乡的历史脉络,以“南阳”为起点,下“南洋”闯世界,隐喻客家人漂洋过海、开枝散叶的奋斗史诗。下联则充满天文玄机,从客家围屋的水井壁起兴,将目光投向浩瀚星空。“井毕”对应二十八星宿的“井宿”和“毕宿”,“角亢星张”同样源自星宿体系,勾勒出一幅群星璀璨的苍穹图景,寓意人才辈出、星汉灿烂。
有专家学者称之为“绝对”,也有人质疑对仗不够工整,晦涩难懂。文学品鉴见仁见智,网友的创作热情却因此被激发。那些高点赞量的下联,既有“始北疆达北江源远流长”“自荔香至荔乡族耀秋长”的典雅版,也有“从龙江到隆江猪脚饭香”“从新疆到新乡喝胡辣汤”的诙谐版。万千网友的答案,不见得多么精雕细琢,却充满对对子的乐趣,促成一场集体的情感释放和思想碰撞。
对联之美,美在格律之精,更美在意境之远。传说中,辽国使者以“三光日月星”设下数字困局,苏轼借《诗经》中“大雅”“小雅”之分巧妙破题,作出下联“四诗风雅颂”,既合数理又文思灵动。《红楼梦》里,黛玉等人常常吟诗作对,她与史湘云在中秋夜作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对联,既哀婉凄美又暗示人物命运,令读者回味无穷。这些对联,只寥寥数字,却承载了深远的意境与巧思,经久流传。
莫言发起的这场征联活动,意义不在于选出了“最佳”下联,而是让人重拾吟诗作对的兴趣,感受汉字排列组合的无穷魅力。在短视频泛滥、算法推荐无孔不入的今天,碎片化阅读消解着深度思考、网络语言弱化着表达张力,如果能够静下心来为一副对联句斟字酌,为平仄韵律反复推敲,又何尝不是为思想“充电”,为精神“补钙”,让心灵抵达一次“诗与远方”。
传统文化最鲜活的生命力,正在于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不论是创作阳春白雪的典雅之作,还是抒写下里巴人的质朴篇章,只要能让更多人愿意读一读、写一写、对一对,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文化就能在时代的土壤中深深扎根,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