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武汉爱尔眼科公益救助项目为致盲三十年的患者重塑光明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彭祎)三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锅炉爆炸,让她的人生从此被笼罩在模糊的阴影之下,三十年来,因家境贫寒,她与不断恶化的视力苦苦抗争,直至举步维艰。近日,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的帮助下,52岁的刘女士(化姓)终于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挣脱了长达三十年的视觉牢笼,重见清晰世界。术后视力恢复至0.2的她,激动地表示“已经非常满意了”。

时光倒流至三十年前。那时年仅二十出头的刘女士,正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努力工作。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工业事故——锅炉爆炸,瞬间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灼热的蒸汽和碎片严重损伤了她的双眼和面部。

但因家庭经济拮据,刘女士始终未能接受进一步的眼科专科治疗。此后数十年间,刘女士的双眼视力持续衰退,左眼甚至无法感知光线方向,日常行走需拄杖摸索,生活陷入重重困境。

“这些年,我连孩子的脸都看不清,出门总怕撞到人。”刘女士哽咽道。今年52岁的她,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因视力障碍被迫困在家中,连最基本的买菜、做饭都需丈夫协助。而她的丈夫同样身患残疾,家庭的重担让这对夫妻举步维艰。

直到最近,在双眼视力几乎完全丧失,生活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刘女士才在家人的劝说和陪同下,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求助。

该院眼表及角膜病专科副主任医师杨万举博士接诊刘女士后,为其进行了详尽的检查。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刘女士的右眼视力仅能勉强看清眼前40厘米处手指数目(眼前指数40厘米),而左眼视力更差,仅存光感,杨万举博士最终诊断杨女士罹患的是“双眼盲、双眼角膜白斑、双眼角膜血管翳”。

原来,三十年前的烧伤导致刘女士双眼角膜瘢痕化,在角膜下方形成了厚厚的白斑,同时,由于烧伤导致的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结膜血管也逐渐长入角膜缘,形成角膜血管翳。当角膜这扇“视觉之窗”蒙上瘢痕和血管组织,光线便无法正常通过到达眼底,从而造成视力严重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保守治疗已无效,唯一能改善视力的方法是施行角膜移植手术,用一枚透明健康的角膜替换她眼前这片浑浊的‘毛玻璃’。”杨万举博士解释道。

手术是明确的希望所在,但手术费用却让刘女士一家望而却步。了解到刘女士家庭经济困难,且丈夫也是残疾人后,杨万举博士第一时间积极为刘女士申请了“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公益救助项目,并成功为其争取到了5000元的救助金。这笔钱,如同雪中送炭,极大地减轻了刘女士一家的经济负担,也让手术得以顺利提上日程。

在完善了各项术前准备后,杨万举博士为刘女士成功施行了左眼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中切除了刘女士左眼中央区角膜的上皮层、前弹力层及基质层,使用透明的深板层角膜移植在植床上,在保证中央区角膜透明度的同时,也最大程度避免术后较重的排斥反应。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恢复,刘女士的视力从术前的“仅存光感”显著提升至0.2。

“角膜移植手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个性化定制手术方式,针对角膜不同的病变部位和层次选择角膜植片的大小、层次,有些时候还需要联合羊膜移植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从而在保证术后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降低原发病再次复发的可能性。”杨万举博士介绍道。

“0.2,我很满意,非常满意!现在我能自己走路,能看清家里的东西,能照顾老伴了……”刘女士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视力的恢复不仅让她重获生活自理能力,更让她找回了尊严与对生活的信心。

杨万举博士指出,眼部外伤,尤其是烧伤后,易引发角膜血管翳、角膜白斑等后遗症,导致视力低下。他提醒,眼睛受伤后除了急性期处理,还必须进行长期定期随访,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角膜白斑终末期患者,角膜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复明手段。

据了解,“你是我的眼”公益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累计资助数千名贫困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作为项目定点医院,将持续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医疗援助,助力更多角膜盲症患者拥抱清晰“视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武汉爱尔眼科公益救助项目为致盲三十年的患者重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