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甜蜜烦恼”——一方面是文旅消费的流量与留量,另一方面是市井生活的机遇和挑战,“网红”城市之名应辩证看待,如何实现“长红”才是关键。
“网红”效应能载舟亦能覆舟,景德镇“鸡排哥”因走红不得不调整摊位,古城每晚迎来如织人流,井喷式增长的游客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带来“泼天的富贵”。然而,交通瘫痪、物价攀升、环境压力等生活负担,也考验着城市的服务能力和承载程度。
网红效应能带来短期客流激增,加速文化资源变现,但无法替代文化底蕴,更不能保障长期的文旅品质。在“网红”与“长红”的关系中,城市要找到关键的平衡点,借流量之势而不为其所困,守城市之魂而不固步自封。
在城市治理上转为“压力测试”。将流量冲击变为治理升级,例如襄阳从“限”到“疏”,免费开放车位缓解“停车难”,市场监管部门提前介入价格监管等。同时,城市需要建立流量筛选机制,追逐正确的流量,鼓励符合价值观的网红行为,例如运城在《黑神话:悟空》带火城市后,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交通设施更新和科技赋能成为努力方向。精细化的公共服务、智慧化的城市管理、人性化的基础设施,才是城市转型的坚实基础。
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主客共享”。一座城市既是游客的观光胜地,更是居民的幸福家园。景德镇城管部门为“鸡排哥”调整摊位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同时成立工作专班维持秩序,体现了在有限空间内寻求多方平衡的智慧。主客共享的城市生态,建立在尊重本地文化、保障居民权益的基础上,在功能疏解中寻求平衡,用服务和监管为游客腾空间,为居民留便利。
在流量运用上坚持“以文惠民”。热度终会消退,但文化底蕴永存。“作为本地人,还是希望更多游客来我的家乡。”本地人的自豪感超越暂时的不便,游客的新鲜感融入当地的生活,二者相得益彰。将网红期视为发展的机遇期,借此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丰富群众精神文明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用文化自信和包容心态让流量真正拥有温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积蓄能量。
城市灵魂不在景点流量,而在人间烟火。从一份等待稍久的红糖饼,到热门景点逐步优化的空间,“网红”城市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游客慕名而来,居民安居乐业,展现出“人城共荣、主客共享”的生动画卷。愿每座城市都能在流量浪潮中守住初心,借“网红”之力实现从“昙花一现”到“基业长青”的华丽转身。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春婷(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