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近日,有北京网友发文称,她在智联招聘平台求职时因35岁年龄被企业拒绝录用,质疑此举为年龄歧视。10月16日,北京铭隆九洲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王女士在接受经视直播记者采访时改口解释称,当时是因不确定老板是否能接收35岁的求职者,并非直接拒绝这位求职者。(据10月16日经视直播报道)
相关视频报道截图
王女士还称,“后来问过老板,39岁也可以。当时是我考虑不周,如果那位女士仍有意向,欢迎前来面试,不存在歧视35岁的情况。”
存不存在歧视?一要看法律法规如何界定。当地劳动部门表示,企业设置岗位年龄限制,属于单位自主经营权范畴,目前法律法规未作硬性禁止。若岗位与年龄限制的关联性不大,用人单位应放宽年龄要求。二要看有没有必要。一家公司的人事岗非得对35岁的求职者卡脖子,很难说有什么正当理由。在求职者看来,这就是歧视嘛,对35岁以上的劳动者存在偏见。
在留言中发现,不少网友对此很“坦然”,认为这早就是职场的潜规则。哪怕企业在招聘时没有年龄限制,但在筛选简历时也会刷下。他们反而呼吁,企业如果真的有年龄要求,就应该明明白白写出来,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一些网友依然发出灵魂拷问:35岁怎么了,不配工作了吗?
按理说,35岁的求职者,反而有不少优势。不仅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的阅历,而且身强力壮,正是干事业的最佳年龄。再说,企业招聘,不是应该看能力和水平,何必纠缠于年龄?毕竟,34岁和35岁,又能有多大的区别?
无疑,企业招聘将年龄门槛设定在35岁,是患了“年轻员工崇拜症”,既不科学,也难言正常。
当前,部分地方招考及国考已率先放宽年龄限制,例如国考年龄已放宽至38周岁,企业也应顺势而为,打破这种隐性门槛。就业是民生大事,僵化的年龄限制,无疑会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让一些企业作茧自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虽然法律对求职者年龄没有硬性规定,企业可以灵活掌握。但在当前这种不良风气下,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合理措施来“破冰”,让各个年龄段的劳动者都能找到心仪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