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程姝雯 发自北京 被视作国家应急指挥总部“智慧应急大脑”的久安大模型,已经投入今年汛期的应急救援应用当中。
在10月16日应急管理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司长魏平岩在回应南都记者提问中详细介绍了久安大模型的应用现状。可以预期的是,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新技术的加入,应急管理的“新质战斗力”和现代化将逐步显现。
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司长魏平岩。
据公开消息显示,2024年在ChatGPT引发大模型热潮之际,2024年8月,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应急管理领域的“久安”AI大模型。“久安”大模型吸收危险化学品、煤矿、森林火灾和安全生产执法等业务领域海量专业知识,依托国产大模型和应急云基础算力进行增强训练,能够从大量视频监控中自动筛选危化企业厂区人员聚集、工贸企业作业场所粉尘积聚、强降雨地区城市内涝等安全风险,帮助基层执法人员轻松实现拍照识别隐患和制作检查清单,智能辅助危化品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满足应急管理人员问知识、问数据、问图像、问视频等多种需求,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应急救援和辅助决策方面的科技支撑能力。
今年3月,在Deepseek推出后,应急管理部将“久安”大模型与DeepSeek满血版集成,并面向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开放使用,并对“久安”进行多轮优化迭代。
“在应急管理部组建之初,我们就开始谋划建立‘应急大脑’,但当时因为技术条件受限,一直没有真正地建成。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目前‘应急大脑’已经近在咫尺了。”魏平岩介绍,当前“久安”大模型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行业专业知识理解能力,“通用大模型就像大学生一样,刚毕业什么知识都知道一点,‘久安’就像专家,在专业领域当中它的认知是非常准确、专业的。”
当前,“久安”大模型已实现与应急业务的深度融合,目前“久安”大模型已经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防灾减灾、指挥调度、日常办公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应用。比如,在应急管理部总部的调度指挥中,已经实现“秒级指挥”,只要讲一句话就可以把全国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队伍拉到一个会场。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方面,现在执法人员到了现场之后只要拍一张照片,立即通过大模型就可以识别出相关的风险隐患,同时也关联相关的法律条文,给出整改建议。
在魏平岩看来,随着“久安”大模型作为智慧大脑的应用,也在推动工作流程再造和业务模式重塑。以前应急管理中,风险排查主要靠人工进行识别、筛查,现在通过AI就可以对视频自动进行扫描,识别高危场所人员集聚、粉尘堆积、烟点火点等情况。
“今年汛期,‘久安’大模型每天根据气象预警,自动编排任务,对重点地区的视频进行扫描,一旦发现暴雨、洪涝灾害、城市内涝,可以自动发出预警。”魏平岩介绍,像今年“竹节草”台风期间,浙江宁波也使用了“久安”大模型,在台风防御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传统的业务模式。
另一个案例是,在汛期期间,经常因为极端天气出现断路、断网、断电相关情况,受灾地区成为“孤岛”。而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包括应急管理“久安”大模型,应急管理部可实时掌握全国的灾情。据介绍,目前国家应急指挥总部能够在地方上报信息之前,精准锁定可能出现“三断”的区域。通过简单、快速地核查以后,快速发布预警,同时对相关力量、装备及时进行部署,提高应对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