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朱瑶)金秋时节,枝江的水产养殖基地里满是热闹景象——肥鱼在水池里翻腾,运输车满载鲜活渔获驶向远方,养殖户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意。作为“三峡水乡、鱼米之乡”,枝江的特色水产正迎来产销旺季,不仅填满了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更让“养鱼人”的腰包越来越鼓。
走进枝江市仙女镇康益水产的肥鱼养殖基地,6个大型水池一字排开,池内的肥鱼个头饱满、活蹦乱跳,伸手一捞就能感受到满满的活力。自9月底开始,这里就进入了忙碌的外销期,每天都有大批2.5到5斤的成鱼打包启运,发往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据了解,该基地每天外销的成鱼约10000斤,遇上销售高峰,运输量更是可观。“上海25日就装了6000多斤,有时候装6000斤到12000斤左右。”枝江康益水产场长谭正宏笑着说。当被问到每天有大量渔获外销的心情时,他直言:“挺开心的。每天出的鱼越多,收入也就越多。”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枝江的肥鱼这么受欢迎?其实,肥鱼俗称长江鮰鱼,是地道的宜昌特产,不仅肉质紧致Q弹,炖出的鱼汤更是鲜掉眉毛,自古就是食客眼中的“食中珍品”。如今,这一特色品种早已成为枝江水产产业的“拳头产品”,名气和销量双丰收。
据宜昌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产业发展股助理工程师鲁晓蓉介绍:“今年枝江肥鱼产量预计达到1.2万吨,较去年增加4.5%以上。目前枝江肥鱼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年产值可达6亿元左右。”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枝江水产产业的扎实发展。
肥鱼的畅销不是偶然,而是枝江多年来深耕水产产业的结果。作为长江三峡的东大门、宜昌唯一的平原县市,枝江本身就有“先天优势”——40余万亩水域面积,11.64万亩可养水面,其中7.09万亩是精养鱼塘,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此基础上,枝江通过发展设施渔业,推广“零排放”圈养系统和智能设备,实现尾水循环利用、精准投饵,还建成7家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家宜昌市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另外,枝江还通过打造本土“肥鱼”苗种供应基地,建设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繁育(枝江)实验基地(年繁育量超1000万尾),实现鲥鱼省内人工养殖零的突破,让名优苗种“自给自足”。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枝江逐步形成“养殖—繁育—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全市68家水产专业合作社及企业、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7个水产品企业商标协同发力,让好鱼卖上好价钱。
如今,枝江的特色水产早已不止肥鱼。“目前枝江特色经济鱼类主要有长吻鮠、鳜鱼、加州鲈、黄颡鱼等,特色品种产量占比超过55%,优化了产业布局,也提高了我们水产产业的竞争力,让老百姓从吃饱到吃好。”鲁晓蓉说。
从获评湖北省水产大县,到成为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枝江用一池池鲜活的渔获,书写着“鱼米之乡”的新故事。这个金秋,鱼虾满舱的喜悦,不仅是一季的丰收,更是枝江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