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黄涛 潘頔 李燕 林琳)“脸上突然冒出蝴蝶状的黄褐斑,用了很多方法也消不掉怎么办?”近日,武汉市民李女士对着镜子哀叹她的“蝴蝶斑”在换季时愈发明显。《大楚名医科普》栏目第四期特邀四家医院的专家,从护肤品的选择到黄褐斑的治疗,从饮食禁忌到深挖黄褐斑成因,奉上一份黄褐斑“生存指南”。
【淡斑霜不是“万能药”】
小珊(化名)工作繁忙压力大,39岁脸上黄褐斑愈发明显。看到“七天淡斑”的护肤品,她花大价钱买回,结果斑点更严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段铱表示,黄褐斑成因复杂,是皮肤底层黑色素细胞异常活跃,还伴有慢性炎症,被称为“斑中之王”,单一淡斑霜恐难奏效。
段铱说,很多人觉得淡斑霜和化妆品是“救星”,可盲目追求高浓度美白成分,如烟酰胺、熊果苷浓度过高,或叠加酸类产品,会刺激皮肤,让斑更重。还有人频繁去角质,想把黑色素“赶”出来,却破坏了皮肤屏障,刺激黑色素细胞更活跃。
段铱提醒,针对黄褐斑日常护肤禁忌不少。清洁不可用强刺激的皂基、SLS产品;防晒要重视,硬防晒优先,选对防晒霜;淡斑选温和抑制黑色素且抗炎的成分,低浓度慢用;修复屏障用含神经酰胺等的护肤品,避开刺激性成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邹耘认为,黄褐斑是“慢病”,改善需3 - 6个月持续护理。那些“速效”淡斑产品多是骗局。护肤要维持皮肤稳态,少伤害多修复。若色斑变化大或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学会与皮肤“和平共处”,才能拥有好肌肤。
【妊娠的黄褐斑治疗有妙招】
武汉儿童医院医学美容中心诊室里,小丽(化名)正满脸沮丧地向医生倾诉:“我脸上的斑好不容易淡了,咋又冒出来了?”原来,小丽妊娠时长了双面部的片状褐色斑块,哺乳期后经规范治疗,斑块转淡。可暑假带孩子旅行,没做好防晒,饮食也不规律,黄褐斑又“卷土重来”。
武汉儿童医院医学美容中心主治医师孙羽表示,黄褐斑堪称“斑王之王”,易复发、难治愈,亚洲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达30%,妊娠期更是高达50%-70%。治疗黄褐斑得讲究方法,需分期分型联合治疗。
活动期:面积扩大、色素加深、皮损泛红,属于活动期,需系统药物联合治疗。口服氨甲环酸、维生素C和E、谷胱甘肽等,外用氢醌及其衍生物、维A酸、壬二酸。
稳定期:面积无扩大、色素无加深、皮损无泛红,属于稳定期,可联合化学剥脱术和光电联合治疗。化学剥脱术:俗称“刷酸”,可利用较高浓度果酸、水杨酸及复合酸减轻色素沉着。另外,还能借助强脉冲光、激光等光电治疗。
除了专业治疗,日常维稳也很关键。孙羽表示,应严格防晒,修复皮肤屏障,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良好情绪。黄褐斑虽无法根治,但科学治疗能大大降低复发风险。
【饮食中医双管齐下】
武汉市中医医院专家提醒,抗斑是个持久战,需饮食中医齐上阵。
饮食调养的核心是:均衡营养、多食抗氧、补充维C、注意忌口。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医疗美容科副主任医师蔡翔表示,多吃富含维C和E的食物,如鲜枣、猕猴桃,它们可以抗氧化、修复细胞、抑制黑色素;优质蛋白和谷物也不能少,鱼类、瘦肉都是好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小米富含B族维生素和纤维;另外,多食用补气血、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山药、枸杞。不过,白天少吃芹菜、柠檬等感光食物,辛辣刺激、油炸肥腻、高糖加工食品也得“退退退”,它们会加速皮肤老化,使肤色暗沉。
从中医角度看,黄褐斑成因多样,肝郁气滞、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都可能中招。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何亚男表示,防复发也有妙招,中药内调能辨证论治,个性化开方,如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活血化瘀;食疗药膳也管用,肝郁喝玫瑰花茶、佛手茶,脾虚用山药、薏米、茯苓、莲子熬粥,肾虚适量食用黑豆、黑芝麻、核桃、枸杞等;针灸艾灸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记住“恬惔虚无,真气从之”,心态平和,肝气条达,黄褐斑自然不敢轻易“登门”。
【黄褐斑究竟怎么来的】
黄褐斑,是中青年女性面部常见的“色素小怪兽”,男性偶尔也会中招。它常在夏季“猖狂”,秋冬季“低调”,喜欢对称地出现在脸颊、额头。
黄褐斑从哪儿来呢?武汉市武东医院主治医师陈千表示,紫外线、化妆品、怀孕、内分泌失调、药物、微量元素失衡,甚至慢性疾病、遗传都可能是“幕后黑手”。怀孕引发的黄褐斑,和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分娩后大多会“知难而退”。
在中医眼里,黄褐斑不是简单的皮肤问题,而是身体内部脏腑发出的“求救信号”。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肾精亏虚,都会让气血无法好好滋养面部,从而长出斑斑点点。肝郁气滞型,就像心里憋了团火;脾虚湿阻型,好似身体被湿气“泡软”;肾精亏虚型,如同身体“电量不足”。
黄褐斑的防治需“多管齐下”:科学治疗、严格防晒、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正如同济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邹耘所说,祛斑不是“一劳永逸”,而是和皮肤“长期和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