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雅曼)“法官,我和他们合作十年了,实在是急需资金周转,不然我也不想闹到法院来……”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接待大厅里,机械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眉头紧锁,向民二庭法官解静娴细细道出难处: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项目回款周期一拖再拖、现金流捉襟见肘……
这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自2010年6月起,机械公司与装配公司基于口头约定,建立起稳定的供货合作关系——机械公司按装配公司需求,将各类机械设备送至指定地点,每批货物经装配公司验收后,机械公司开具发票,装配公司随即支付货款。
曾经合作默契的双方,自2020年起却因货款支付问题产生矛盾。装配公司屡屡拖延付款,机械公司催了又催、等了又等,但仍有部分款项没有着落。协商未果,机械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装配公司支付货款31余万元及逾期利息。
“判决容易,但双方十多年的交情恐怕就没了,调解是最好的办法。时间久,首先得确定货款金额……”
初步研判后,解静娴立即组织双方核对账目。双方对现有证据能证明的欠付货款16余万元达成一致,但由于合作仅凭口头约定,加上时间久远、公司搬迁导致部分材料缺失等原因,有的供货情况只有机械公司单方制作的票据,装配公司无法找到对应凭证,不予认可。
李某情绪有些激动:“我们已经想尽办法周转了,现在等着这笔钱用,不能再拖了!”
“又不是说不给,但是账也得算清楚吧!”装配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也语气不平。
眼看双方越说越气,解静娴赶紧打断:“你们都别急,这样,没核对清楚的部分,双方回去再找找凭证,先给你们一周的时间,一周后我们再坐下来谈。”
稳住了双方情绪,解静娴前往两家公司,分别了解其经营状况。
调查了解到,机械公司急需资金承接新业务以维持正常运转,装配公司随着结构调整,股东人员变更,公司事务正在交接。
看着厚厚一摞泛黄的票据,解静娴再次拨通双方电话。
“诚信是公司经营之本,你们进了货,就应当及时付款。机械公司是小微企业,眼下资金周转困难,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救命钱’。”她耐心引导装配公司换位思考,尽快解决问题。
另一边,解静娴向机械公司说明情况,引导其理性分析诉求:“根据上次对账的情况,部分款项需要进一步举证,但你们急需承接新业务,调解能够更快地解决争议。对方经历公司迁址、股东换人,有的事务没有交接清楚,延迟付款也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
一番耐心地沟通,双方都沉下心来,表示愿意作出让步。
第二次调解,气氛缓和了许多,但李某和张某相对而坐,仍有些沉默。
解静娴打破僵局,直指问题核心:“你们合作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货物交接和款项支付都不够规范。”
解静娴话说得直接,两人纷纷点头。她继续劝解:“两家公司现在都处在关键时期,因为一次纠纷影响了未来发展,值得吗?更何况你们合作十多年了,这份信任来之不易。”
张某坦言:“公司换了股东,交接的时候有些账目没有核对清楚,但是该我们付的钱,我们也不会逃避责任。”
“合作这么多年,我们之间是有信任的。股东变动、账目一时不清,我们也能理解。只要有履约的诚意,我们愿意给予一定的宽限……”见状,李某也作出让步。
经过再次对账与沟通,双方放下芥蒂、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确认装配公司拖欠机械公司货款22万元,装配公司分三期支付。
更令人欣慰的是,该案的成功调解还产生了积极的连锁反应。看到通过调解化解纠纷的优势,在另一起涉及装配公司、标的额达1300余万元的案件中,在解静娴的主持下,装配公司主动与该案原告沟通,最终双方也达成调解,纠纷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