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教师的故事 ⑩ | 做学生成长的“点燃者”

【编者按】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课堂,当“双减”政策重塑教育生态,当AI技术叩响未来之门,一批新时代教师正勇立潮头,以青春之姿解锁教育新篇。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特推出“教师的故事”系列专题报道,以真实而鲜活的叙事传递教育温度,展现荆楚大地教师用爱与责任浇灌希望、用智慧与创新点亮梦想的动人篇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实习生邓小娟)“教育,应当是一种柔软的滋养。”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李敏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以深刻的思考力、持续的教学创新和温暖的情感陪伴,回应着当下教育环境中对教师角色的深切期待。

在学业与人格的交汇处点亮灯塔

在李敏老师心中,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应当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赋能者,更是与他们共同成长的同行者。

李敏希望成为学识渊博的“课程设计师”,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潜能激发者”。她更强调,教师也应是不断拥抱变化的“终身学习者”,和懂得倾听的“心灵守护者”。她常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学生的回答让她意识到,师生之间对沟通方式的感知往往存在差异。“老师可能觉得自己只是在严肃地提建议,但学生听到的却可能是否定和指责。”

因此李敏格外重视与学生保持平等、开放的对话,努力用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传递观点,营造一种松弛、信任而充满安全感的课堂氛围。在她看来,良好的沟通不仅是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回归,“真正的好教育,从来都应该是柔软而有温度的。”李敏说道。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人格要正。”李老师这样诠释思想政治老师的精神。她认为,思想政治教师是学生理想信念的“铸魂者”,必须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深沉的家国情怀滋养学生,引导他们在“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思辨与体验中实现价值内化

“我们引入‘议题探究式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李敏将传统的单向讲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探究场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一堂思政课中,她以《“觉醒年代”的思潮论战与当代价值》为主题。让学生化身胡适、李大钊等历史人物,在穿越百年的“思想辩论会”中进行观点交锋。新技术AI大模型成为学生的“研究助理”和“反方辩手”,用于深度生成资料、模拟对抗、完善逻辑。她采用的“辩论式研讨+角色扮演”的新方法评价方式也革新为“过程性数据驱动+多元主体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协作贡献和思维成长,而不仅仅是最终答案。

教学“加减法”为思政教学提质增效

“我给课堂课后任务做减法,但给自己做加法。”李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备课环节做足准备,将思维训练融入每一节课。

通过精研课标、设计分层作业和加强个性化辅导,在教学中精准地做“减法”与“加法”。她倡导以“小切口,深挖掘”的微项目形式,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李敏还与学生共同制定《AI使用公约》,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的提示工程能力、信息鉴别力与批判性思维上,突出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价值。李敏老师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小切口”诠释“大道理”,她通过组织模拟政协、社区调研等“行走的思政课”,把理论融入真实生活,让思政教育在实践中扎根、生长。

“教师的力量或许微小,但我们可以点燃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未来的期待、对自我的信念。”李敏深知教育是一场需要持续投入情感的漫长陪伴,她努力在现实约束与教育理想之间寻找平衡点,做一个有温度、有智慧的点燃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教师的故事 ⑩ | 做学生成长的“点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