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包东喜、孙凌、喻煜、见习记者唐雪舟)9月13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启动式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李近朱到场,分享了他参与《再说长江》的创作历程。
李近朱长期从事电视纪录片编导工作,他曾参与《话说长江》的编导工作,并在二十年后担任《再说长江》的总编导。谈及《再说长江》的创作过程,他说比起《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主要是突出一个“变”字:“随着改革开放深入21世纪,长江变了,长江人变了,中国变了。这个变字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第一个层面是我们对于长江的认知变了,第二个层面是纪录片表现观念的改变。”他提到,《话说长江》更多展现长江的自然景观,《再说长江》则提出“见物也见人”的观念,要通过长江和长江人的变化来体现中国的变化。
《再说长江》纪录片创造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了长江源头的影像,第一次用直升飞机记录了海拔5800米的长江之源,第一次飞跃万里长江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航拍……回忆起当时的拍摄过程,李近朱动情地说:“21世纪初期,我们中央电视台三次组织了登上格拉丹东雪山,走进了姜根迪如冰川,那里蕴藏着大家所看到的神圣的水滴。当时我们拿着高清的贝塔卡姆机器走向姜根迪如的时候,一步一喘气、几步歇一脚,我们走的是最短又最长的只有几百米的一段路程,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拍摄出了大家刚才看到的长江一滴水的影像。”
随着时代进步,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说长江”的创作时代,媒体人纷纷拥抱新媒介,用网络视听语言来讲述长江文化。李近朱对“新说长江”提出了自己的寄语:要跟上、要坚守、要创新。在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智能时代,既要继承传统电视的经验观念,又要不断创新,让“新说长江”的故事不落伍。“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作为一个传统的老电视人,我希望《新说长江》能够超越我们的《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为中国为世界讲好长江的故事。